圖:2月12日,在北京中軸線上,來自四地的非遺項目進行展演巡遊。圖為陝西富平表演者進行老廟老鼓表演。
威風凜凜的太獅,鏗鏘有力的老鼓,氣勢非凡的大龍……為慶祝北京中軸線和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2025「京彩中軸線 非遺過大年」系列非遺特色春節慶祝活動在北京中軸線輪番亮相。正月十五(12日)元宵節一大早,非遺展演巡遊活動便在奧林匹克公園北頂娘娘廟至鳥巢南廣場一線熱鬧舉行,來自北京、浙江、福建和陝西的獅舞、龍舞、大龍、老鼓四種表演齊聚北京中軸線,「舞獅遊龍」營造出元宵節喜慶熱鬧的氛圍。
新華社報道「我們堅持『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濃郁的年味兒中傳承非遺文化,讓大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容。」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張遷表示,此次非遺展演巡遊活動邀請來自北京的獅舞(白紙坊太獅)、浙江的龍舞(浦江板櫈龍)、福建的閩西客家元宵節慶(連城姑田遊大龍)和陝西的老廟老鼓,匯聚北京中軸線之上。
春節主題展 匯聚傳統習俗
活動現場,四黃一黑五隻太獅同時出場,兇猛粗獷、形神兼備,在熱烈的鑼鼓聲中,表演「小三樣」「長五相」「單團式」「對頭」等絕活兒。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白紙坊太獅團隊在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楊敬偉的帶領下,將新、奇、險、特、跳、翻、騰、躍,貫穿於太獅表演之中,使獅舞的觀賞性大增。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裏,「過年──春節主題展」正在展出,從臘八節、小年、除夕、春節,到元宵節,各種過年習俗猶如一幅長卷徐徐展開,藝術化呈現與春節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還可以寫福字、玩翻花兒、購非遺好物。
據悉,春節期間,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共同舉辦「民俗展演鬧紅火 博物館裏過大年」系列活動,2月11日至12日(正月十四、十五)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廣場上,獅舞(白紙坊太獅)、山西左權小花戲、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陝西老廟老鼓等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遺展演活動輪番上演。
AI遇上非遺 元宵新體驗
各地也結合了AI、全息投影、裸眼3D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戶外沉浸式燈會、廟會、市集成為今年元宵節的新亮點。
在重慶解放碑商圈,「雲上天宮.360極限飛球」VR體驗項目將科技與非遺市集相結合,遊客能如臨其境感受重慶地標景點。在上海靜安區,一場蛇年氛圍拉滿的光影秀展映正在上演。3米高的機械蛇身覆蓋光影「蛇衣」;非遺光影秀《浮光百戲》用海派皮影戲的方式講述繁華靜安的故事;AI交互裝置中傳來一聲聲來自全球各地的新春祝福……
「傳統年俗與元宇宙、交互技術結合腦洞大開,既有文化味又充滿未來感。」遊客李晨光說。
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李瑞遠說,以往多用於工業和遊戲領域的VR等技術與非遺、民俗的完美融合,是技術應用不斷接地氣的體現,「科技與年節『雙向奔赴』,開啟了最具科技感的年味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