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朗普2016年在史密斯紀念基金會晚宴上用吸管飲用飲料。\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推動恢復使用塑膠吸管,結束此前拜登政府在聯邦政府內逐步淘汰使用塑膠吸管、轉而使用紙質吸管的計劃。特朗普認為,環保人士青睞的紙吸管「不起作用」且壽命不長,甚至還會裂開;而塑膠吸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有限,「不會影響鯊魚」。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日簽署行政令,指示聯邦機構停止購買紙吸管,「並以其他方式確保在機構內不再提供紙吸管」。行政令還要求,於45天內制定「終止使用紙吸管的國家策略」,以減輕全美各地強制使用紙吸管的情形。
特朗普稱:「我們要重新使用塑膠吸管」,「這些東西(紙吸管)不好用,我用過很多次,它們偶爾會斷裂、爆開。如果放進很熱的液體中,它們不會持久很長時間,比如幾分鐘,有時幾秒鐘(就無法使用)。」他還認為,塑膠不會對鯊魚造成很大影響。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內容指出,現在社會上存在對塑膠吸管不理性的反對,讓美國許多州、城市和企業決定禁止使用塑膠吸管,或者飲品不附贈塑膠吸管。但紙吸管功能性低,甚至含有可能對人體造成風險的化學物,而且製作成本還高於塑膠吸管。行政命令提到,有時紙吸管還使用塑膠包裝,有違其保護環境的初衷。
特朗普一直對紙吸管不滿。在2020年競選連任總統期間,特朗普陣營通過出售一款可重複利用的塑膠吸管(售價達15美元一包),籌集了近50萬美元。
2024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曾下令,到2027年逐步淘汰聯邦政府餐飲服務、活動和包裝中使用的一次性塑膠,並計劃到2035年淘汰在所有其他聯邦業務中的一次性塑膠。本月7日,特朗普預告,他將阻止拜登政府的推廣紙吸管的命令。他稱紙質吸管並不好用,並宣布要「重回塑膠時代」。
美國每天使用逾3.9億根吸管
對於特朗普的決定,美國塑膠工業協會表示,「回歸塑膠是一場我們都應該支持的運動」。另一方面,動物保護組織「龜島恢復網絡」則表示,美國每天使用超過3.9億根吸管,其中大部分吸管的使用時間在30分鐘以內。而1根吸管至少需要200年才能分解,當它們降解成微塑膠時,會對海龜和其他野生動物構成威脅。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全世界每年生產的新塑膠超過4億噸,90%以上的塑膠製品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會釋放使地球變暖的溫室氣體和其他危險污染物。此外,每年至少有1400萬噸塑膠進入海洋,這些海洋生物被碎片纏住或攝入碎片,可能導致窒息、飢餓或溺水。
2015年,海洋生物學家在哥斯達黎加發現一隻海龜的鼻孔裏卡了一小節硬質塑膠吸管。科學家們用鉗子將吸管拔出來,發現吸管長達15厘米,且並不知道這根吸管嵌在海龜的呼吸道組織中有多久。該事件引發全球關注,也成為推廣紙吸管的轉折點。不少環保團體強烈要求禁止塑膠吸管,美國西雅圖則在2018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禁止塑膠吸管的城市。
研究指紙吸管含有PFAS
不過,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2023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市面上九成的紙吸管,均含有多氟和全氟烷基物質(PFAS)。PFAS是一類化學性質穩定的合成物質,存在於不黏鍋、消防泡沫、防油脂食品包裝紙、防水衣物等日常用品中,大量接觸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由於這類物質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分解,也被稱為「永恆的化學物質」。專家指出,雖然飲管中的PFAS濃度較低,對健康造成的風險有限,但這些化學物可在人體內積聚多年,也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特朗普曾將氣候變化形容為「騙局」,並在重返白宮後發布一系列有關環境的行政命令,包括宣布美國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還誓言要不斷鑽探石油。環保組織批評特朗普假裝自己是民粹主義者,卻在公眾利益問題上偏袒大石油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