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慕尼黑安全報告: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已成為全球風險,G7反應最劇烈
公益广告

慕尼黑安全報告: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已成為全球風險,G7反應最劇烈

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將於2月14日至2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慕安會始於1963年,如今已發展為國際戰略與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會議之一。

當地時間10日,MSC於會前發布聚焦“多極化”議題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報告》,為會議討論提供重要參考。

報告指出,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後提出的“領土掠奪”威脅,意味著美國“不能再被視為(世界秩序的)穩定之錨,而是一個必須防範的風險”。

上任尚不足“滿月”,特朗普已經多次宣稱要將丹麥的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據為己有,還一再揚言“吞並”盟國加拿大。對此,報告分析稱,來自華盛頓的信號愈發清晰地表明,美國已然不想再扮演所謂自由國際秩序的“守護者”角色,但現在還不知道哪個國家能夠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

報告直言,“特朗普的勝選徹底葬送了美國後冷戰時期達成的兩黨外交政策共識,即‘美國對維護國際秩序負有歷史責任,並從中獲得深厚利益’。對於特朗普及其許多支持者而言,美國建立的國際秩序是一筆糟糕的虧本交易”。

基於此,報告進一步推斷稱,未來四年,特朗普的美國新政府將把遏制中國和支持以色列列為優先事項,同時放棄其作為歐洲安全保證人的歷史角色,將保衛歐洲的大部分負擔轉移到歐洲的北約盟友身上。只有當美國利益受到威脅時,特朗普才會有選擇性地參與國際事務。

“許多批評人士擔心,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可能會‘像歷史上的許多大國一樣,以狹隘利己主義、經常性剝削的方式行事’。”與報告同時公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指數”(MSI)顯示,美國新一屆政府治下的外交關系前景已被焦慮情緒所籠罩。

《衛報》援引調查結果稱,在其余6個七國集團(G7)成員國中,美國構成的風險增長幅度都超過了俄羅斯。對於貿易戰風險的擔憂也顯著上升。

報告也在分析內容中直接挑明,“特朗普當選後,G7國家,尤其是德國和加拿大,以及(金磚國家的)印度,對美國構成的風險感知急劇上升(increased sharply)。”

報告截圖

在關於美國的章節部分,報告指出,“特朗普主義很可能會開創美國外交政策的新時代”。

分析指出,前任美國總統們堅信美國是“維系世界不可或缺的國家”,而特朗普主義與之存在根本性分歧,他的願景缺乏對國際秩序的“責任感”。特朗普對格陵蘭島、巴拿馬和加拿大的主權威脅,表明他並不認為自己受到主要國際規範的約束。

報告推測稱,未來四年,特朗普新政府將遏制中國崛起列為首要任務,美國對中國的打壓與限制也必將進一步升級。不過,特朗普疏遠盟友和國際機構的做法也可能為中國帶來機遇,使其在面臨較少阻力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倡議納入國際體系,同時北京已經表現出能夠承受“特朗普沖擊”的信心。

報告進而指出,優先考慮中國的必然結果是,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放棄其作為歐洲安全保證人的歷史角色,不再將歐洲的安全、繁榮戰略列為優先事項。

報告認為,這對於合作安全架構已經稀碎的歐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特朗普挑起的關稅爭端,也會讓歐盟經濟模式面臨的壓力升級,歐洲可能將同時受到美國高額關稅和中國進口商品轉移至歐洲市場的“雙重沖擊”。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還有可能助長歐洲內部的民粹主義運動。

於北約而言,“特朗普主義也將帶來嚴重後果”。報告表示,雖然美國退出北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特朗普對北約憲章第五條集體防御條款和“核保護傘”政策的質疑,以及對北約盟友國防投入需達到國內生產總值5%的要求,正引發盟友的廣泛擔憂。

“中東方面會是個例外”。報告認為,至少在中短期內,特朗普政府仍將繼續保持美國在該地區的重要參與。

報告還談到,特朗普政府對國家利益的狹隘追求,也將對全球南方國家產生深遠影響,“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關注壓倒一切,這意味著它可能會試圖與印度等它認為能夠對遏華發揮作用的國家建立密切關系,但其他國家將被排除在議程之外。”

報告補充道,“特朗普幾番退出《巴黎協定》等重要國際合作,對聯合國提出批評,也可能疏遠全球南部的許多國家,促使它們轉而反對美國,意外推動‘多極化’進程。此外,美國的保護主義對世貿組織(WTO)造成重大打擊,加速世界經濟的分裂,全球南方國家亦也深受其害。”

據《衛報》報道,這份報告還強調,未來“多極化”趨勢將壓倒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主張。調查數據顯示,這一趨勢更有可能在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國等國家受到歡迎,並被視為一種積極力量。

“多極化”(Multipolarization)是今年慕尼黑安全報告的核心主題。與報告同時公布的本期慕尼黑安全指數(MSI),對G7國家和金磚國家中的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展開調查,每國參與調查人數均為1000人,樣本總數1.1萬人。

MSI數據顯示,總體而言,金磚四國的受訪者比G7受訪者對多極化世界的看法更為樂觀,“他們認為,過去沒有那麽好,但未來也沒有自己擔心的那麽糟糕”。

報告封面截圖

報告指出,主要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多極樂觀主義者相信,一個由多個大國相互牽制、有更多行為體能夠制約華盛頓的世界,應該是一個更加和平與穩定的世界。

這些人還認同,新興大國有望為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做出貢獻,並建設性地支持預防沖突或危機外交,越來越多的全球行為體積極參與危機外交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報告尤為驚訝的是,在看待本國未來發展的問題上,G7和金磚四國的受訪者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數據顯示,除了美國,G7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認為自己在未來十年後會更安全、更富裕。報告認為,這種悲觀態度深刻反映了西方一種“普遍的衰退感”。而中國受訪者讚同這兩項的比例高居第一且均超過六成。

11國受訪者對未來十年國家是否會更安全、更富有的看法。報告截圖

報告預測稱,世界正處於“多極化進程”之中,在一個“更多國家都在爭奪影響力”的世界里,國際秩序的未來前景可能要“混亂得多”。

“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多種秩序共存或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幾乎不存在普遍適用的規則、原則和合作模式。”報告寫道,“在這樣一個‘多秩序’或‘多元化’的世界里,自由秩序不一定會消失。但它的影響範圍將越來越局限於西方,或在西方所剩無幾的範圍里。”

本周五慕安會召開在即,各國參會政要的信息正陸續放出。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副總統萬斯、國務卿魯比奧將出席慕安會。德國總理朔爾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歐洲政要據稱也計劃出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0日發布消息:應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霍伊斯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赴德國出席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並在“中國專場”發表演講,結合會議主題就重大國際問題介紹中方立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