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紅花嶺郊野公園面積約530公頃,位於新界東北邊陲的沙頭角,北面與深圳梧桐山風景區的山脈相連,由於自然生境受人類干擾相對較少,動植物種豐富多樣。
北部都會區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紅花嶺郊野公園、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等多項生態保育項目早前已陸續啟用,吸引不少行山客青睞。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勾勒發展藍圖,四大區域蓄勢待發,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成亮點。這是文旅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紅花嶺梧桐山作為相連的山脈,是大灣區的文旅寶藏,「期望兩地政府繼續推展當地生態旅遊,加強交通建設以及旅遊配套,推動大灣區生態旅遊一體化發展。」
根據《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北部都會區涉及四大區域,包括最東面的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立法會議員、北都諮詢委員會委員、北區區議員、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月明指出,北都康樂及旅遊發展除了在最東邊的藍綠康樂生態圈外,最西邊的流浮山都有若干部署。當然東部的藍綠康樂生態圈面積最大,旅遊資源豐富。「這裏不但有多個外島、有歷史建築、東江縱隊足跡,還有與深圳山、水(河)、海、地相連,可與深圳鹽田區產生有更深入的文體旅聯動,簡直是文旅界的『寶藏區域』。」
加強基建及交通等軟硬件
陳月明指出,紅花嶺位於新界東北部,橫跨打鼓嶺鄉與沙頭角鄉,是沙打區的重要生態旅遊資源。自2024年紅花嶺郊野公園成立以來,她一直密切關注這條連接香港紅花嶺與深圳梧桐山的生態走廊的發展動態。近日,保安局進一步便利了紅花嶺郊野公園的出入措施,允許乘客豁免持有禁區紙即可乘搭蓮麻坑路小巴線(59K)。這一舉措使得登山人士數量大幅上升,陳月明親眼見證了不少遊客專程過關前來紅花嶺登山,反映出該區域已產生顯著的文體旅效應。
針對這一情況,陳月明已向政策局匯報,並建議政府加強紅花嶺地區的基建及交通班次等軟硬件支持。她強調,善用已萌芽的文體旅效應,對於把握發展兩地生態旅遊的機遇至關重要。
冀北都專班探討跨境遊路線
北部都會區與深圳一衣帶水,本港打鼓嶺鄉沙頭角鄉與深圳羅湖區鹽田區山水海地相連,不但是生態共同體,不少兩地村落更是同祖同宗的兄弟關係,有共同的歷史。陳月明指出,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打造貫穿港深兩地的「生態走廊」,發展生態走廊,兩地共同發展包括生態旅遊在內的各類特色旅遊,是必然的,更是必須的。她續說,紅花嶺梧桐山作為相連的山脈,是生態共同體,也有不少種類的生物,她支持兩地政府就推進生態旅遊上展開跟進,以推動生態旅遊一體化發展。她又說兩地邊界上現存有車路及圍網,期望兩地政府可以研究如何在現有車路上提供足夠大小的動物通道,讓較大的哺乳類動物可以有陸路通道來往兩地。
「我是樂見『生態走廊』可以出現跨境生態旅遊的,期望北部都會區專班有條件下,可以探討合法合規下的跨境生態旅遊的路線和條件。」陳月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