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国际新闻 本田與日產正式取消合併
公益广告

本田與日產正式取消合併

  圖:去年12月23日,日產汽車社長內田誠(左)和本田汽車社長三部敏宏在東京出席記者會,宣布展開合併談判。 法新社

  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汽車(Honda)與日產汽車(Nissan)13日正式決定中止合併談判。由於雙方在談判中因為控股問題等分歧加劇,不到2個月時間便受挫破裂。日本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長期落後,本田與日產原本有意整合力量,在電動車市場追趕美國和中國,不料大規模合作計劃告吹。分析認為,日產在未來面臨更嚴峻挑戰。

  日本第二大車企本田與第三大車企日產,在2月13日就解除合作備忘錄達成共識,正式宣布結束合併談判。雙方表示,終止談判的原因是「為了優先加快決策和經營措施的實施,決定推遲實施經營整合」。

  本田和日產於去年12月23日共同宣布開啟合併正式談判,計劃於今年6月達成初步協議,並在於2026年8月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按照原計劃,本田、日產合併後,再加上日產為大股東的三菱汽車,有望締造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年產量達800萬輛,不料談判過程中雙方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失敗。不過,雙方表示,將繼續推進電池技術和其他領域展開合作。

  日產拒成為本田子公司

  本田與日產的大規模合併計劃,本來就不被業界看好。日產前董事長戈恩公開質疑,兩家車企不構成「互補」,根本沒必要進行合併。

  日媒早前報道稱,本田和日產之間的矛盾主要在於話事權的問題,雙方原本討論的方案是「共同持股」,雙方在新企業的持股比例等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與本田相比,日產目前深陷多重危機,淨利潤暴跌,大規模裁員和大幅削減產能,同時還背負數十億美元的債務。另外,隨着談判的深入,本田要求日產制定出有效的復甦計劃,但日產進展明顯滯後,引起本田管理層不滿。

  本田後來向日產提出了收購日產100%的股份,使日產成為其全資子公司。有知情人士稱,這一轉變激怒了日產的董事會。日產堅持在談判中獲得平等的待遇,內部強烈反對成為本田子公司的提案,並在2月初通知本田,打算終止合併談判。

  本田汽車CEO三部敏宏13日表示,本次談判失敗「令人失望」,對於本田提議把日產納為全資子公司,是要加快決策速度。在日產單獨召開的記者會上,社長內田誠解釋了拒絕被收為全資子公司理由,「無法確信自主性能得到多大程度的保障。」

  日本汽車面臨美關稅壓力

  隨着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崛起,日本汽車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壓力。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徵收關稅也令日系車雪上加霜。日媒稱,面對美國和中國在電動車方面的攻勢,本田和日產的當務之急是重新考慮如何逆境求存。

  特朗普稍早前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本田執行副社長青山真二曾表示,若措施落地將造成巨大影響。本田在墨西哥有六家工廠,年產量約20萬輛汽車,其中約80%出口到美國。日產最大的市場也在北美,佔其全球銷售額的38%,其中美國佔27%,依賴墨西哥兩家工廠生產的車款。

  與本田相比,日產目前面臨的困難更大。日產去年公布削減20%的全球產能,但迄今未公布受影響的具體工廠。日產13日公布2024第三季財報,預計全年最終虧損將達到800億日圓(約405億港元)。

  從1999年開始,日產一直靠與法國雷諾汽車組成的聯盟生存。2018年,日產法籍董事長戈恩被捕,造成聯盟關係陷入不穩,雷諾已減持日產股份。分析稱,日產可能會尋找新合作夥伴。據美媒報道,中國台灣富士康是潛在的合作對象之一。富士康周三表示,對與日產合作持開放態度,但無意推動收購。

  彭博社報道,美國私募股權公司KKR正考慮投資日產,KKR在華爾街寫下不少輝煌紀錄,曾因為敵意收購RJR Nabisco煙草食品集團最為人熟知,後來被寫成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 (綜合報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