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美國總統特朗普2024年9月27日在紐約特朗普大廈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近日,烏克蘭問題再次沖上全球各大網站熱搜。特朗普一直承諾要通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甚至放言重返白宮後24小時內結束戰爭,但就職後三個星期一直在這個問題上含糊其辭,遲遲未給出一個明晰的說法。
正當全世界尋摸著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之際,特朗普還是那個特朗普,幾乎在短短一天之內連發三箭,在烏克蘭問題上釋放了一些看似矛盾,但實際上無不體現「美國優先」的信號。
其一,美國對俄烏衝突的立場出現重大調整。過去兩年多,拜登政府明確表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強調「美國將永遠尊重國際認可的烏克蘭邊界」,強化軍事和外交援助,支持烏克蘭重新奪回領土的努力,承諾不管戰爭打多久、美國都會予以支援。
然而,特朗普政府來了個底朝天,完全顛覆了拜登政府的對烏政策。當地時間2月12日,美國新上任的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的「烏克蘭防務問題國際聯絡小組」會議上拋出了兩個重磅炸彈:
一是美國同樣希望烏克蘭擁有主權和繁榮,但首先必須認識到,恢復烏克蘭2014年前的邊界不切實際,「追求這一虛幻的目標只會延長戰爭,造成更多的痛苦」;二是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願望不是任何結束戰爭談判的「現實結果」,北約盟友必須站出來為歐洲安全承擔更大責任,美軍不會參與達成協議之後的烏克蘭維和任務。
其二,俄烏停戰談判啟動在即。就在海格塞斯發表上述言論的數小時後,特朗普宣布他與普京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通話,普京表示想要徹底結束戰爭,而不是6個月之後俄烏再起衝突。這次通話持續近90分鐘,雙方同意緊密合作,包括元首互訪。
隨後他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美俄雙方希望結束俄烏衝突,同意緊密合作,並派遣各自團隊「立即開始談判」。美方團隊將由國務卿魯比奧、中情局局長拉特克利夫、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滋和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牽頭。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還呼應了海格塞斯的說法,稱自己並不太關心烏克蘭交出了哪些領土,也認同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烏克蘭回到2014年之前的邊界的可能性很小,但作為和平協定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土地將歸還烏克蘭。
隨後,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也進行了一小時通話,通報與普京通話內容。特朗普說,澤連斯基和普京一樣「希望實現和平」。「是時候停止這場荒謬的戰爭了,它造成了大規模且不必要的破壞和死亡。」
烏克蘭方面稱,澤連斯基與特朗普討論了很多外交、軍事和經濟問題、實現和平的可能性、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的意願、烏克蘭的技術能力,包括無人機生產和其他現代製造業,以及烏方準備簽署新的烏美安全和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協定的情況。
從目前披露的資訊看,美方說的最多是給烏克蘭潑冷水,施壓澤連斯基在領土、加入北約等關鍵問題上作出讓步,但很少提及而普京需要放棄什麼,被批是對盟友的「背叛」和對普京的「屈服」。如果不能平衡各方利益關係,不僅烏克蘭,而且歐洲大國,甚至美國國內民主黨也不會善罷甘休。和平協定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朗普能否施壓莫斯科作出足夠大的讓步。
其三,將對烏援助轉化為有償援助。同一天,美國財長貝森特訪問烏克蘭,雙方重點討論了用烏克蘭礦產資源換取美國軍事支持的問題,美方提出了一份美烏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草案。
澤連斯基在與貝森特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烏克蘭方面將在慕尼克安全會議之前快速審查這份檔並拿出意見。「這是具體的一步。」經濟合作是烏克蘭所需安全保證的一部分,「我確信我們會達成協議」。
為了爭取特朗普的支持,澤連斯基可謂用心良苦。去年9月,他與特朗普在紐約會面時,沒有簡單地老生常談讓俄羅斯在戰爭中占上風帶來的地緣政治和道德風險,而是為特朗普量身定制了一套以礦產換取美方支持的設想,為美國公司參與烏克蘭戰後重建和開採自然資源提供機會,包括允諾美國有望優先獲取烏克蘭「稀土」資源。
前些天,澤連斯基還允諾「那些幫助我們拯救烏克蘭的人將有機會通過他們的企業和烏克蘭企業一起來改造烏克蘭」,強調「我們談論的不僅是安全,還有金錢……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可以為合作夥伴提供以前不存在的投資機會……對我們來說,這將創造就業機會,對美國公司來說,這將創造利潤。」
顯然,這種以向美企提供重建合同和投資特許權為條件爭取特朗普的支持招數甚為靈驗,引發了特朗普的極大興趣,使其念念不忘。2月12日,特朗普透露,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3500億美元,烏克蘭同意「確保」償還美國提供的資金。這意味着美國對烏不再是無償援助。
需要指出的是,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很大一部分位於俄戰區。澤連斯基下的是一個連環套,稱烏克蘭擁有歐洲最大的鈾和鈦儲量如果「掌握在俄羅斯手中可能與朝鮮、中國或伊朗共用「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在烏克蘭尋求以被占領土換被占領土之際,這無異於是在施壓特朗普政府在領土問題上更多考慮烏克蘭的利益。
其四,跨大西洋聯盟遭遇新挑戰。歐洲一些人對特朗普與普京通話事先未知會歐洲重要盟國十分不滿。近日,德國、法國、意大利、波蘭、西班牙和英國等重要國家的外交部長,以及歐盟外交代表卡拉斯在巴黎會晤後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已做好準備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維護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直到實現公正、全面和持久的和平,一種能夠保障烏克蘭和歐洲自身利益的和平。
聲明還提出:期待與美國一起討論未來的道路,共同目標應是讓烏克蘭居於強勢地位;烏克蘭和歐洲必須參與談判;應向烏克蘭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烏克蘭的公正和持久和平是強大的跨大西洋安全的必要條件;歐洲大陸的安全是共同責任,正在共同努力加強集體防禦能力。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在布魯塞爾開會時直指,北約的工作是「讓烏克蘭在任何談判中處於盡可能最強勢的地位」;「沒有烏克蘭參與,就不可能有烏克蘭談判」;「我們希望看到持久的和平,不要再出現衝突和侵略」;「我們不要忘記,俄羅斯構成的威脅遠遠超越了烏克蘭」,並表示將通過北約宣布為前線的烏克蘭戰鬥人員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新的火力裝備。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瑞斯亦指,一項快速和平協議不會解決對俄羅斯在歐洲大陸強硬政策的所有擔憂。歐洲人不可能放鬆地坐下來。如果美國在談判開始前沒有向俄羅斯做出讓步,「情況會更好」。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稱,需要立即開始增加國防開支,並質疑北約10至15年內是否仍是最重要的軍事聯盟。
長期以來,歐洲在美國這顆大樹下乘涼,既想躺平,又想躺贏。特朗普撂挑子施壓歐洲管好家事不能說毫無道理。儘管歐洲不願與美國鬧掰,但無論如何兩者之間在烏克蘭等問題上產生的裂痕不僅將掣肘特朗普政府對俄烏衝突的政策取向,還將加速歐洲「戰略自主」進程。從中長期看,這無疑有利於推動世界多級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