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報訊】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削減正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呼籲美國國際開發署凍結資金後,包括本省在內的世界各地組織都擔心會發生什麼事。
滿地可國際研究與合作中心 (CECI) 為包括馬利(Mali)在內的共十七個國家提供人道援助,該組織管理來自美國國際開發署、我國和本省政府以及其他來源的資金。
中心行政主管東吉爾(P. Dongier)表示:「你知道對我們來說,影響確實是這項目,所以這十二萬三千人現在無法獲得糧食援助、住房支持和暴力保護。」
中心在西非的工作為許多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人提供食物和住所。東吉爾說他們也創造就業機會,幫助弱勢群體遠離武裝團體。
他們在馬利的計劃通常在十八個月內從美國國際開發署獲得三百萬美元,如果沒有的話,當地工作人員聲稱會是一場災難。
馬利計畫負責人杜姆比亞(B. Doumbia)表示:「人們對中心寄予厚望,我們從我們所做的分配中看到非常好的成果,這種影響確實是難以想像。」
對中心來說,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金只佔其總預算的百分二點五,其他項目還可以維持。
然而本省國際合作協會(AQOCI)成員團體主導的一些努力面臨著不同的現實。
「美國提供的國際援助約佔全球所有國際援助的百分之卅。因此,即使沒有獲得美國的直接資助,也會產生影響,」在協會負責政策分析的高提(D. Cote)表示。
他說協會呼籲世界各國加緊行動。
「全世界大約有卅個國家被視為提供國際援助的捐助國,聯合國在幾十年前就設定一目標,即所有這些國家都應透過國際援助提供其國民財富的百分之零點七,到了二0二五年的今天,這卅個國家中仍然只有五個國家實現這目標。」
據我國聯邦政府網站說,截至二0二四年 二月,我國尚無計劃實現百分零點七的目標。
聯邦全球事務部在給傳媒的聲明中表示:「在我們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我國將繼續努力減輕貧困、促進人權並支持世界上最弱勢的群體。」
該機構補充道,他們正在「評估美國對外援助變化後的情況」,目前尚未做出進一步決定,但隨著情況的發展將有更多的說法。
傳媒聯繫美國國際開發署徵求意見,但沒有收到回覆,該機構的網站已關閉。
預期同時,計劃負責人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夠看到人道主義援助與社會穩定之間的積極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