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有记者提问:我们了解到,春季消化道疾病比较高发,像腹泻、呕吐这些症状也比较常见。公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来防治这些消化道疾病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介绍,春季是消化道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像恶心、呕吐、腹泻这些症状相对比较常见。这些疾病的预防,要从日常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起。
第一,手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消化道疾病都是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注意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可以预防有害菌通过不洁的食物进入胃肠道。尤其是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其次,春季气温变暖,是细菌容易滋生的季节,所以食物建议充分烹熟,生食蔬菜也建议彻底清洗干净。曾经接诊的一个病人,食用了从冰箱取出的过夜食品后出现了恶心、呕吐、水样便及低烧,这在临床上是非常典型的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后续通过粪便的监测,证明为沙门氏菌。因此春季一定要特别注意食品的卫生和烹饪过程,冰箱储存的食物并不是安全的,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存的过夜食品也可能会滋生细菌,所以冰箱内的食物也建议尽可能加热以后再食用。生冷的凉拌菜,建议即做即吃,不要放到冰箱第二天再食用。
另外,春季其实也是胃肠型感冒常发生的季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交叉感染,如果家庭中有人,出现了低热、腹泻的症状,一定要避免共用餐具,注意消毒,这样可以减少细菌传播的概率,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先清淡饮食,多补充水分,注意休息,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可以用多潘力酮,出现腹泻可以用小檗碱或者是益生菌对症治疗。 如果治疗后2-3天后症状不缓解,或持续加重,尤其是出现发热或者腹痛,建议及时医院就诊,让医生来帮助进一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