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两岸三地 陳茂波:北都發債 不受公共財政制約
公益广告

陳茂波:北都發債 不受公共財政制約

  圖:政府將會發債融資,確保北都基建按時推展,不會受公共財政狀況制約。

  政府致力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預告,政府將會透過發行政府債券融資,確保北都工程按時推展,不會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制約。

  有經濟學者建議,政府可以成立北都公司負責營運及發債,國際及機構投資者對長債較有興趣,將債券息口定於4厘,並長達20至30年,將更具吸引力。

  陳茂波昨日在網誌表示,北部都會區相關工程將陸續上馬、產業用地逐步推出,加上其他重要民生相關的基建工程,例如北區醫院擴建、啟德新急症醫院、公營房屋相關土地平整項目等,政府的工程開支將進入高峰期。

  他強調,發行債券以支持基建工程、投資未來,是國際慣常和普遍做法,很多地方的政府也會透過發債為基建項目融資,以促進經濟發展。

  港債務仍處於低水平

  政府預計,本財政年度錄得近千億財政赤字。陳茂波引述國際機構報告,香港的債務水平仍處於低水平,相對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只有約9.3%,即使略為提高,仍屬於穩健水平,有本地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適當發行債務,以支持惠及民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項目,屬「明智之舉」。他認為,本港有條件、也有能力適度增加發債,靈活運用市場力量。

  陳茂波強調,發債籌得的資金不用於日常開支,是政府一直嚴守的財政紀律,隨着基建工程逐步落成,未來的發債需求及規模亦會相應減少。

  他又提到,本年度政府發行的綠色債券和基建債券,機構投資者部分都錄得近三倍至七倍的認購額,反映市場有龐大需求,以及對香港長遠發展有信心。

  可成立公司營運及發債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向《大公報》表示,若不希望基建債務長遠影響政府賬目,建議政府可以參考西九文化區等做法,成立特殊目的公司負責北都的營建和發債。他認為,政府日後可發行20至30年期等長債,並仿效美債,將息口定於4厘左右,吸引海外及機構投資者,「本地的資金應用於其他方面,所以目標應該是吸引海外或機構投資者認購。」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本港發債比率仍然偏低,有一定空間發債,政府在債息有機會下行的周期內,應分階段發債,並調整發債年期組合,加入中長期債券,一方面可維持經濟穩定,也有助香港債市進一步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過去發行多種不同債券,大部分也深受投資者歡迎,2023至2024年度發行200億元綠色債券及550億元銀色債券,保證息率4.75厘及4厘,市場反應熱烈,政府最近一次在去年11月發行的基礎建設債券,共收到127594份有效申請,申請的債券本金總額達177.76億元,為目標發行額約89%,認購100手或以下的債券,均獲全數配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