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灣民眾遊行示威,批評美國政府插手台灣問題破壞台海和平。\資料圖片
近日,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以下簡稱「昆西研究所」)發布報告,梳理分析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50家智庫2019年至2023年接受資金情況。報告顯示,台灣地區的民進黨當局向這些智庫提供了至少約515萬美元資助,在給美國智庫提供資金的「其他國家或地區」中名列第十。隨着民進黨當局與美國智庫的黑幕交易一次次被揭開,這些涉事智庫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它們忽悠出來的「美對台支持」假象也逐漸破滅,民進黨當局重金購「暖」購了個寂寞,最終逃避不了「棋子」變「棄子」的淒涼下場。
據「日月譚天」報道:這已不是民進黨當局第一次被曝重金收買美智庫了。據島內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美國瞭望」網站就曾以《台灣金援智庫:無所不在但鮮為人知》為題刊發長篇報道,揭露民進黨當局向美國5家大型智庫提供資助、促使其游說決策層制定有利於民進黨當局政策的真相,美外交界、學術界為之嘩然。
「台美關係堅如磐石」是謊言
對比後發現,在昆西研究所的最新報告中,這5家智庫依然是民進黨當局資助的對象,可見民進黨當局已是收買、拉攏美智庫的「慣犯」。正如島內輿論所言,民進黨當局用力撒錢讓美智庫為其說話、不遺餘力搞「大內宣」,恰恰說明所謂「台美關係堅如磐石」不過是沾滿銅臭的「暖意」和謊言。
在昆西研究所報告提供的數據庫中輸入「台灣」字樣進行查詢,共有17條記錄,其中包括:布魯金斯學會(100萬美元)、哈德遜研究所(50萬美元)、德國馬歇爾基金會(3筆共40.1萬美元)、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25萬美元)等。可以看到,這些在涉台問題上出奇活躍、格外賣力的美國智庫,都收了民進黨當局的錢。
島內專家表示,民進黨當局向美國智庫「大撒幣」,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第一,搭建「台獨」表演舞台、發聲平台。例如,2023年3月底,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竄美,在紐約的一項行程就是去哈德遜研究所接受「頒獎」、發表演說。儘管該活動全程都以閉門方式進行,甚至邀請函上都沒寫「蔡英文」三個字,只用「一位非常特別的嘉賓」帶過,島內綠媒仍大肆炒作。哈德遜研究所的年度報告顯示,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每年都是「10萬美元+」這一最高額度的捐贈者。
第二,要求撰寫特定主題和觀點的文章。以布魯金斯學會為例,該學會學者何瑞恩2023年在台北和蔡英文見面時大談「強化台美科技合作」,並曾在《台北時報》撰文,強調美國兩黨均應支持維護所謂「美台關係」,後又在同一家媒體發表文章,敦促「華盛頓和台北的決策者」在「中美技術競爭」中「尋求達成美台貿易協定」,以「應對台灣潛在的經濟風險」。
「嘴上是主義 心裏是生意」
第三,試圖影響美國政府的具體決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2022年、2024年,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出台兩份妄圖挑戰聯大2758號決議的報告,公然質疑一個中國原則,炒作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鼓吹支持台灣參加聯合國會議和活動。這兩份報告極力呼應「台獨」分裂勢力論調,配合民進黨當局「倚外謀獨」的圖謀。這服務很到位,因為正是不折不扣的有償服務。
一個滑稽的現象是,這些美國智庫人士在和民進黨當局頭面人物碰面時,都喜歡宣稱雙方的合作是基於所謂「民主」「自由」等「價值」。島內專家受訪時無情地嘲諷道:這真是「嘴上都是主義,心裏全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