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警方破獲一起有毒減肥食品案。據報道,涉案團夥通過有數百萬粉絲的“網紅”主播,直播銷售含違禁成分“布噻嗪”的“減肥神藥”,導緻消費者出現嘔吐、腸胃痙攣等不适。目前,警方已刑拘32人,關停直播間15個,并查扣問題減肥産品7萬餘粒。這些非法添加的減肥成分到底有哪些危害?獲批的減肥藥就能随意服用嗎?記者爲此采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金晖。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
噻嗪類利尿劑:快速脫水的“僞減肥”陷阱
在此案中,主播銷售的“魔芋魔法豆草本果蔬壓片糖果”等産品,聲稱具有減肥功效。經送檢後發現,這些所謂的“減肥神藥”均含有“布噻嗪”成分。據悉,國家公布的食品違法添加物質名錄中并沒有“布噻嗪”,此次經過多方論證後,将“布噻嗪”定爲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金晖介紹,這是一種利尿劑,“主要是通過抑制腎髒對水分吸收,促使體内水分排出,通常用于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水腫等疾病。”普通人服用後,暫時的脫水效應,短時間内可能會體重速降。一旦停止使用,體重很快會反彈。更嚴重的是,長期服用此類利尿劑可能導緻電解質紊亂,出現低鉀血症,嚴重的低鉀血症可能導緻心律失常,甚至心髒驟停。此外,長期濫用還可能造成血糖以及尿酸等代謝紊亂,加重肝、腎以及心血管系統的負擔。
西布曲明已被明令禁用,酚酞等會損害腸胃功能
記者注意到,在以往破獲的減肥食品非法添加的案件中,最常見的非法添加藥物有兩類:一類是西布曲明;另一類是酚酞、酚汀等藥物。金晖介紹,西布曲明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食欲,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然而該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出現心慌、心悸等,會嚴重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目前,西布曲明已被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明令禁止生産、銷售和使用。
“酚酞、酚汀等藥物主要用來緩解便秘,屬于刺激性瀉藥。”金晖說,“長期使用酚酞等會損害胃腸功能,導緻腸道蠕動異常,甚至形成藥物依賴性便秘;此外,由于頻繁腹瀉,還可能引發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導緻低鉀血症。”
甲狀腺素片:濫用可緻藥物性甲亢
在門診,一位亂用減肥藥的18歲患者令金晖印象深刻,“小姑娘經人推薦網購了‘中藥減肥丸’導緻嚴重藥物性甲亢。”金晖回憶,雖然短時間内她瘦了20斤,但很快就出現心悸、手抖、失眠、月經紊亂等症狀。後經排查發現,減肥丸中竟添加了甲狀腺素片,“患者起初還覺得效果很好,飯量不減,竟然還能瘦。”
專家強調,不健康方式減肥,體重下得快并非好事,一是容易反彈,二是可能引發中樞性厭食症,甚至影響下丘腦和垂體功能,對身體代謝和精神健康均造成損害。
獲批減肥藥物,也需嚴格遵循适應證
目前,我國隻有5種藥物(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司美格魯肽及替爾泊肽)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用于成年原發性肥胖症患者減重治療。金主任強調,所有減肥藥物都有嚴格的适應證要求,且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其次,藥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GLP-1類藥物可能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問題。”她表示,有些患者肥胖可能是疾病因素引發,也需要進一步排查如何用藥。專家強調,即使可用藥治療,生活方式幹預(健康飲食+運動)仍是減肥最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