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旅游地理 霞浦品海
公益广告

霞浦品海

  圖:霞浦海景。

  春節假期,朋友相邀前往霞浦海邊觀日落,品海鮮。吃貨朋友小游說,海邊美景到處有,但像霞浦出產這麼豐富海鮮的海邊並不多見。美景加美食,使東壁村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成為福建沿海旅遊線的「打卡名片」。

  下午開車行至霞浦,夜幕已經降臨,漁村的燈火與天上的星光交相輝映。遠處的海面上,漁火點點,宛如天上的繁星落入凡間。海風輕拂,路邊小店傳來陣陣海鮮的香氣,混合着海水鹹濕的味道,讓人沉醉。

  到了民宿區,只見路邊燈火輝煌,一幢幢二層高的小樓依海而建。我們下榻的民宿就建在海邊,歐式風格的小屋從坡頂一直排到海灘,交錯穿插,房型各異。唯一相同的是,每個房間都面海而立,從陽台、從窗戶外望,海濤陣陣湧動,海風撲面而來。據朋友老黃說,這間民宿請的是香港設計師,大部分房間是由當地傳統的石頭厝改建而成。閩東沿海的民居自有其獨特韻味,厚重的花崗岩牆體壘得方正,屋頂卻輕盈地向上翹起,像一隻展翅的海鷗。牆上的石塊未經打磨,保持着天然的肌理,縫隙間填充着白色灰漿,遠看如同漁網上的經緯。老黃說,這些老石頭都是祖輩從海邊一塊塊背回來的,每一塊都浸透了海鹽的氣息。

  我站在民宿的庭院中,看着爬滿石牆的三角梅在風中搖曳,紫紅色花瓣紛紛揚揚,落在青灰色石板上。牆邊種着幾叢薄荷,翠綠的葉片在風中輕輕顫動,散發出清涼的香氣。最妙的是院中的那口老井,井台上爬滿了青苔,轆轤上的麻繩早已腐朽,卻仍然固執地懸在那裏,彷彿在等待某個歸來的漁夫。庭院靠海處建了一個泳池,池邊立了一個拱門,就像一個相框,從那裏望去,大海盡收眼中。

  說到霞浦的海鮮,那真是上天賜予這片海城的珍寶。這裏的海域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匯處,水溫適宜,營養豐富,孕育了種類繁多的海產。清晨的魚市上,各種海鮮琳琅滿目:有肉質細嫩的黃花魚,有鮮甜可口的梭子蟹,有肥美多汁的鮑魚,還有那聞名遐邇的霞浦海蠣。

  老黃帶我們到海邊的一家小店去品味海鮮。黃花魚是霞浦的特產之一。這種魚通體金黃,肉質細嫩,最適合清蒸。將新鮮的黃花魚洗淨,撒上薑絲、葱段,淋上少許料酒,蒸上十分鐘,魚肉便如凝脂般晶瑩剔透。夾一塊入口,鮮甜的滋味在舌尖綻放,彷彿能品嘗到大海的芬芳。

  霞浦的梭子蟹則是另一種令人難忘的美味。這種蟹肉質飽滿,蟹黃鮮美。最地道的做法是清蒸,可以保留蟹肉的原汁原味。揭開蟹殼的那一刻,金黃的蟹膏黃油誘人,雪白的蟹肉,蘸上一點薑醋汁,鮮美得讓人垂涎欲滴。

  而說到霞浦的海蠣,那更是遠近聞名。這裏的海蠣生長在清澈的海水中,肉質肥美,味道鮮甜。當地人喜歡將新鮮的海蠣洗乾淨,直接蘸着醬油與芥末食用。一口咬下去,海蠣的汁水在口中迸發。帶着海洋特有的鮮味,微甜微鹹,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一行驅車到了丹灣觀景台,駐立觀海,海風撲面。望着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大海,我不禁感慨。霞浦的日落與海鮮,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這片土地上人們世代相傳的生活智慧。漁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大海相依為命。這讓我想起蘇軾的《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面對浩瀚大海,在這片神奇的古老地域,日落與海鮮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卷──「霞浦品海圖」。

  黃昏,夕陽西下。我獨坐於民宿的陽台上,遠處的漁船正緩緩歸港,劃出條條漣漪。更遠處的太陽將天空染成一片金黃,慢慢地從高處一點一點地沒入大海。海裏的太陽也射出一束金光,在海面綴出點點金輝。潮水有節奏地拍打着岸邊的礁石,發出嘩嘩的聲響。夕陽餘暉下的美麗漁村,蔚藍色海灣與落日熔金,讓人震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遼代石函刻畫「哪吒鬧海」

下一篇
霞浦品海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