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超三成岗位年薪超50万,这个行业开始抢人
公益广告

超三成岗位年薪超50万,这个行业开始抢人

在DeepSeek掀起的国内AI热潮下,今年的春招刚启动,最具话题度的行业已经出现了。

 

据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5年春招市场行业周报(第一期)》,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达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求职增速达69.6%,位居职业榜首,平均招聘月薪超过2万元。

 

周盛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生,即将在今年毕业。主攻大模型岗位的他,在去年以来的秋招中拿到了十几家公司的offer(录用通知)。“最近,向我要学习笔记或者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有产品岗、算法岗、开发岗的求职者,也有文科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人还是会对学习和求职的高难度表示担心。”

 

这种担心很合理,想成为能被企业争抢的AI人才绝非易事,高学历、项目经验、竞赛或论文发表等要求,大都是硬性条件。

 

周盛表示,自己从2022年开始学习大模型知识,有大厂的大模型项目实习经历,在推理方向有研究经验,也拿过竞赛奖项。“基本功比较扎实,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也赌对了市场需求,掩盖了我非985院校的学历背景短板。”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AI人才的稀缺性高居不下。据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去年9月的数据,云计算、搜索算法、大模型算法、DSP开发、反欺诈-风控算法5个岗位连续2年位列人才紧缺度前十。

 

为了抢人,大厂、初创公司开出百万年薪早已不是秘密。然而,背后的难题在于,一方面,真正的“天才”可能千金难求;另一方面,抢夺人才的“烧钱”是必然,但想在这一行业实现现象级的成功和创新,并不可预测。

图/视觉中国

 

“重金”抢人才

 

高薪是人才争夺战的首要条件。在最稀缺的岗位中,超三成岗位的年薪超过50万元。

 

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5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下称《报告》),近一年最稀缺的AI技术人才岗位是算法工程师,人才需求占比超67%;其次是图像算法、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在所有招聘岗位中,年薪50万元以上的岗位占比最高,约31.0%。

 

拿到了十几个offer的周盛深有感触。他表示,字节跳动是大厂里的第一梯队。“夸张些说,字节出手后,可能其他厂商都很难招到想要的人,它开出的价钱让人很难拒绝。”

 

他提到,字节跳动给一些硕士毕业生开出的月基础工资可达5万―6万元,非“人才计划”应聘者的月基础工资也可达4万元左右。阿里、腾讯两家大厂在这一轮已经有些“掉队”,非“人才计划”应聘者的月基础工资在3万元水平。

 

据虎嗅AI科技评论的报道,大模型人才从创业团队流向大厂是过去一年的普遍选择;DeepSeek为做AGI所物色的多位NLP(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与强化学习方向的优秀人才,曾在DeepSeek与字节之间选择了后者。

 

毛婷正为国内一家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代招人才,其中有少量算法工程师岗位。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接触到的情况是,初中级工程师的月薪往往在2万―3万元,高级工程师的月薪可达6万―8万元。例如,在某家互联网电商大厂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算法工程师,有“92院校”本硕博背景,年薪现已达百万。

 

知名初创公司开出的价码也不容小觑。周盛表示,秋招期间,Kimi、Minimax等公司均可能给看重的人才开出百万级别的年薪。以他自己为例,尽管不属于“人才计划”,一家“AI六小龙”之一的初创公司仍然给他开出了总包70万元、月基本工资超4万元的优渥条件。除了薪资,这家初创公司也向他强调了所负责方向的重要性和前景。

 

“人才很难招,尤其是算法工程师。”毛婷感叹,劳动市场上流动的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具备能力又对岗位有意向的应聘者也不多。“尽管大型企业在发展平台、项目稳定性等方面竞争力更高,但当小公司开出可观的薪资,有不少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大龄从业者愿意从大公司的软件开发岗转向小公司的AI岗。”

 

AI技术人才的画像也较稳定。据《报告》,有硕博学历的总计占比达73.0%;人才数居前五的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机械工程和计算机技术。

 

DeepSeek最近也释放出深度学习研究员(AGI)、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等急招岗位,据Boss直聘网站的最新信息,上述岗位的月基础工资可达6万―9万元,一年14薪。新释放的AGI实习岗位,日薪也可达500元,并有每月3000元的北京租房补助。

 

周盛很清楚自己和“顶级天才”之间的差距,尤其体现在他们提出新结构的能力,这需要极强的数学功底、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敢于尝试并刻苦钻研的精神。“最顶部的公司在招人方面也坚持宁缺毋滥,只有招想要的人,才会给出最高的筹码。”

 

2月11日,广州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春风行动、南粤春暖2025――广州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