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體育 F1中國大獎賽:不止于速度的狂歡
公益廣告

F1中國大獎賽:不止于速度的狂歡

  上海3月23日電 題:F1中國大獎賽:不止于速度的狂歡

  記者 缪璐

  引擎的轟鳴聲劃破天際,底盤加固層與地面的摩擦迸發火星,3月21日至23日,2025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标賽(F1)中國大獎賽持續以震耳聲浪“點燃”上海國際賽車場。21年間,這一速度狂歡沖破賽道邊界,在夢想、文化與城市的維度上演更精彩的“超車”。

  夢想的“發車格”

  2004年F1中國大獎賽首次來到上海,讓一位5歲男孩有了“車手夢”。20年來,男孩帶着夢想不斷努力,終于在2024年駛上F1中國站的賽道。他便是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周冠宇。

3月22日,周冠宇在2025F1中國大獎賽現場。記者 張亨偉 攝

  無論是樂高F1車迷體驗站裏拼搭賽車模型的孩子,還是賽車模拟體驗區裏挑戰的青少年,F1中國大獎賽都可以成爲他們駛向夢想的“發車格”。

  賽車、汽車自媒體博主張亞菡便是其中的一位。彼時上海國際賽車場的引擎轟鳴剛掀起中國賽車熱潮,張亞菡對F1“一見鍾情”,随後她選擇體育新聞專業、運營F1相關科普類自媒體賬号、擔任賽車比賽解說……她坦言,自己一直在“朝着能更接近F1的這條路上努力前進”。

  文化的“碰撞點”

  當F1賽車掠過“上”字形賽道,一場中外文化對話也在此上演。今年,除了中國首位F1學院賽事外卡車手師炜(鐵豆)頗具“中國風”的賽車塗裝,來自各個國家的車手也用行動展現自己對中國的喜愛和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談及镌刻“上海”字樣與上賽道輪廓的新頭盔,阿斯頓馬丁車隊車手費爾南多·阿隆索說,這些元素寓意“向上”,戴上頭盔,會以積極狀态比賽。無獨有偶,梅賽德斯車隊車手喬治·拉塞爾的頭盔上,“陸叁”(63号是其車号)和“拉塞爾”的漢字格外吸睛。威廉姆斯車隊車手亞曆山大·阿爾本則将川劇變臉元素融入頭盔設計。

3月22日,喬治·拉塞爾頭盔上的“陸叁”(63号是其車号)和“拉塞爾”字樣。記者 張亨偉 攝

  除了車手,外籍志願者也成爲F1中國大獎賽的一大亮點。來自意大利的加裏安(Andrea Gallo)目前正在上海同濟大學就讀,這是他第一次在F1參與志願服務。他坦言,在志願者培訓和準備的過程中,自己進一步學到了中華文化,“我也在努力學習中文,盡管這很難,但我還是希望能更多了解中國”。

  城市的“加速器”

  許曉珂是上海嘉定喜來登酒店的市場銷售總監。每年F1中國大獎賽期間,也是他最忙碌的時候。這家酒店自2015年開張以來,就成爲多支F1車隊的“定點酒店”。許曉珂說:“隻要新賽曆一出,300多間客房就會被搶訂一空,而且一住就是一周。”

3月21日,法拉利車手賽前與車迷互動。記者 張亨偉 攝

  “因爲一場賽,奔赴一座城”,已成爲F1中國大獎賽帶給很多人的具象化生活方式。上海以此爲契機,不斷加速“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2024年F1中國大獎賽期間,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辦格子旗音樂嘉年華,将美食、音樂、潮流、時尚等衆多元素巧妙融合。數據顯示,2024年F1中國大獎賽共吸引20萬人次現場觀戰,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4.06億元(人民币,下同),拉動效應39.28億元。

  2025年這一模式迎來升級,F1中國大獎賽期間,上海汽車文化節也正式揭幕,上海嘉定區深挖“票根經濟”,撬動更多消費增量。除了賽期,上海國際賽車場結合低空經濟,陸續推出賽道試乘和直升機觀光産品的試運營。

  上海久事體育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亦斌表示,除了上海本地外,“F1+周邊遊”也在明顯帶動長三角地區甚至全國的文旅消費。(完)

【編輯:田博群】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