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文化中國行】校園古建築煥發育人活力
公益廣告

【文化中國行】校園古建築煥發育人活力

  【文化中國行】

  “飛檐翹角好精緻!”陽春三月,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内,一座四角攢尖頂的方塔引來衆多市民和學生争相打卡。擡頭望去,它在初春的晨光裏巍然聳立,翼角靈動如飛鳥展翅,檐角銅鈴随風輕吟……文星閣――這座塵封近三十年的古建築,在精心修繕後重新向人們敞開懷抱。

  “文星閣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其周邊原系長洲縣學所在。建成後的文星閣形成了厚重的人文傳統和濃郁的學術氛圍,從文星閣下走出的文士名流濟濟稱盛,成就了‘蘇州狀元甲天下’的佳話。”在修繕一新的文星閣前,學生講解員胡孟雲正向參觀者娓娓道來,講述這座古建築的前世今生。

  記者步入桂香殿,抱柱後的兩塊明代碑刻詳細記載了長洲縣學文星閣的由來和修繕經曆,靜靜訴說着四百載春秋。漫步次廳狀元閣,康熙乙醜科狀元陸肯堂的殿試試卷吸引衆多市民遊客駐足。“三百年前‘高考狀元’的字寫得真好看,我也要重視卷面書寫啊!”前來參觀的高中生小馬情不自禁地贊歎。

  文星閣見證了蘇州文教事業的繁榮輝煌,承載了無數蘇大學子的校園回憶。加快對文星閣的修繕、保護和利用,不僅有利于滿足當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能更好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曆史文脈的發展和當代教育文化的高質量發展。

  然而,曆經數百年滄桑,文星閣面臨屋面開裂、戗角下桡、梁架污染等建築保護問題。如何讓文星閣立得穩又保留古味?蘇州大學特邀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區級傳承人唐建芳主持修複工程。“我們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文星閣的木構件進行全面檢查與修複,确保其穩定性。針對牆體、油漆及屋面屋脊的翻新修複工作,也更注重細節處理,最大限度地保留文星閣的原有建築風貌。”唐建芳表示。曆經兩個月的精心修繕,建築風貌得以還原,盡顯吳地建築精巧秀美的特征。

  文星閣的價值不僅在于古建築本身,更在于其文化内涵。如何充分挖掘文星閣曆史與文化價值,向大家講好文星閣背後的故事?“我們将桂香殿改造成爲長洲縣學博物館,因地制宜設計室内布展,力圖彰顯文物古迹‘正大博雅’的厚重底蘊。”蘇州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了解,蘇州大學作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豐富的文物古建資源,校園内鍾樓、精正樓、維格樓等14幢建築入選了“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名錄”。近年來,蘇州大學在尊重建築原始性的基礎上,以“活化利用”理念對校園内的文物古建進行保護和改造,在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基礎上建設相關校本課程,讓文物古建在新時代煥發育人活力。蘇州大學黨委書記張曉宏表示:“蘇州大學的文物古建既是師生感悟先賢治學精神的紐帶,也是向全國講述蘇州教育故事的名片。守護好這些文物古建,就是在守護蘇州大學的文化記憶。”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倪恺彬)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