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體育 走過第三屆的中國籃球名人堂,讓我們記住了什麽?
公益廣告

走過第三屆的中國籃球名人堂,讓我們記住了什麽?

  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劉星晨 嶽川)“年輕的球員,你們是中國籃球的未來和希望,超越前輩,爲自己、爲國家去赢得榮譽,加油吧姑娘們、小夥子們!”在一場全程“有梗”的發言結尾,“逍遙王”鞏曉彬還是選擇了寄語年輕人。

  又是一年中國籃球名人堂,緻敬經典,薪火相傳,初心未變。

  圖片來源:中國籃球協會

  過去這個周末,2024年中國籃球名人堂入堂儀式系列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辦。這是名人堂入堂儀式首次走進高等學府,在承載着厚重曆史底蘊的清華園内,“傳奇自傳承”的五字箴言又一次被幾代人誦讀。

  2024年中國籃球名人堂共産生9位入堂人物。傑出男運動員:李漢亭、鞏曉彬;傑出女運動員:楊潔、苗立傑;傑出教練員:馬清盛;傑出裁判員:郭玉佩;中國籃球先行者:李震中、吳成章、黃烈。

  在活動之一的名人堂訓練課上,名人堂成員蔣興權、柳青、胡衛東、鞏曉彬、苗立傑,籃壇名宿吳忻水、李玉林,共同爲中國U19女籃、中國U16女籃和清華大學男女籃進行授課。

  圖爲中國女籃名宿苗立傑在訓練課中鼓勵隊員。記者 劉星晨 攝

  “再狠一點,有狠有了一切。籃球場上就是這樣,你狠她就弱。”

  “訓練中就養成習慣,動作要狠起來。”

  狠。中國女籃兩代傳奇人物柳青、苗立傑在訓練課上指導年輕人時,不約而同地說到了這一點。相較過往,目前世界女籃發展形勢已經發生變化,更加注重身體對抗和動作的連貫性。

  中國男籃名宿鞏曉彬也直接點出了年輕人存在的問題。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年輕球員基本功不紮實需要提升,“動作都會但是不精,運球節奏等方面還需要提高。”談及造成該種情況的原因,鞏曉彬坦言,青訓有些走偏了,“培訓機構過于去關注華而不實的動作,年輕人應該更實實在在地訓練。”

  圖爲中國男籃民宿鞏曉彬在訓練課上。記者 劉星晨 攝

  當本次系列活動邁入高潮,入堂儀式環節中,姚明、王治郅、巴特爾、劉玉棟、宋曉波、李昕等多位中國籃球名宿現身現場。傳承,成爲了幾位入堂人物發言中的高頻詞。

  “公生明,廉生威。裁判員隻有堅持正确的原則,出于公心,才能赢得觀衆和球員的尊重。”

  圖片來源:中國籃球協會

  作爲新中國首批國際級籃球裁判之一,郭玉佩在演講中表示,對年輕裁判而言,裁判工作需要紮實的專業能力,更需要有一顆公正廉潔的心和終身學習的态度。說話間,他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支哨子,在這位傳奇裁判員眼中,那象征着賽場上的公平與正義。

  “希望未來的籃球場上,能夠有更多人爲了籃球吹響公正廉潔的哨聲。”擲地有聲的話語落地後,跟着響起一聲清脆的哨音。

  圖片來源:中國籃球協會。

  “爲祖國争光,這五個字在我們腦袋上頂着。”

  91歲的楊潔前輩有很多個身份:電影《女籃五号》的原型人物、新中國女籃的第一批國手、新疆男籃隊員齊麟的奶奶……

  苗立傑此前代表中國籃球協會前往楊潔家中,爲她送去了名人徽章和禮服。“感謝名人堂給我們這批人的榮譽。我們努力了,也付出了,宗旨就是爲祖國争光。” 雖然因年事已高,楊潔的聲音依舊渾厚,底氣十足。

  交談間,楊潔提到了令自己引以爲傲的齊麟。此前一場比賽中,齊麟的球鞋上一隻印有“5号”,另一隻印有“11号”。那場比賽齊麟發揮出色,他在新疆隊的球衣号碼是11号,而5号則是奶奶楊潔征戰國家隊十年,戰袍背後的數字。

  圖片來源:中國籃球協會

  “隻有走出去才能代表中國!”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愛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風。狂笑一聲,長歎一聲,快活一生,悲哀一生,誰與我生死與共?”從登場口到演講台的距離,周華健的一首《刀劍如夢》響起。“逍遙王”素來習慣即興發揮,即便是在講他和籃球的故事時也不例外。

  “這個《刀劍如夢》是我自己選的,大家覺得怎麽樣,像我吧?”鏡頭一轉,觀衆席上的巴特爾和胡衛東已經被這番開場白逗笑。

  “偷偷”學習了此前其他入堂名宿的演講後,鞏曉彬沒有讓大家期待的場面等待太久,“看不出你們口才都這麽好,講得也太不教條了,我說心裏話。”在這句“鞏”式風格的山東倒裝句後,鞏曉彬正式開始了他的入堂演講。

  從1994年廣島亞運會中國男籃半決賽對陣日本一戰中的“救火”先生,到外界口中的“96黃金一代”,再到1998年曼谷亞運會上的“硬漢”,鞏曉彬對于“逍遙王”的贊譽并不避諱,隻是調侃地說上一句,“我啥時候逍遙過”。

  約8分鍾的演講中,這位自帶搞笑基因的男籃名宿收獲了全場十幾次笑聲。但話鋒一轉,鞏曉彬展示了血戰韓國隊時額頭上留下的那道疤痕,寄語年輕球員:别總把眼光放在國内,隻有走出去才能代表中國。

  圖片來源:中國籃球協會

  儀式尾聲,三屆中國籃球名人堂成員共同登台,接受全場緻敬。

  很多人說,名人堂成立的初衷是什麽?爲了傳承,爲了那些“落在生命裏的光”不被人忘記,抑或爲了中國籃球名人堂委員會首席專家李元偉的這番話語:中國籃球名人堂的誕生,承載着數代籃球人的夙願。作爲中國籃球文化的核心載體,其使命在于凝聚曆史榮光、弘揚體育精神、激勵當代奮進。過去三年,名人堂從無到有、從構想走向實踐,初步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籃球文化體系。(完)

【編輯:田博群】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