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憲法法院周一宣布,駁回國會對總理韓悳洙的彈劾案。這一裁決使得韓悳洙在停職87天後,正式恢複總理及代理總統職務。
韓國憲法法院星期一(3月24日)上午10時舉行對總理韓悳洙的彈劾審判,裁定駁回動議。在八名法官中,五人提出駁回意見,一人提出成立意見,另有兩人提出不予受理意見。
反對彈劾的五名法官中,有四人認爲韓悳洙暫停任命國會推舉的三名憲法法院法官人選屬于違憲違法行爲,但“尚不足以構成背離民意,因此不能成爲解除職務的依據”。
此外,法官還指出,關于韓悳洙在代理總統期間涉入戒嚴讨論的指控,以及他是否造成國家動蕩的問題,都未構成違憲。
随着判決出爐,韓悳洙當天立即返回首爾政府大樓辦公。他在公開發言中感謝憲法法院的“明智裁決”,并強調将全力以赴處理國家緊急事務。
他說:“政治不應有左派與右派之分,國家前進才是更重要的目标。人民已經對兩極分化的政治發出明确反對信号。”他還承諾将推動政府與民間的協作,應對全球局勢變化,确保韓國在地緣政治動蕩中持續發展。
憲法法院裁決公布後,執政黨第一時間表達歡迎,稱這次判決“有效遏制在野黨的政治暴走”,并期待法院在即将進行的尹錫悅總統彈劾審判中,也能展現出相同的理性與立場。
然而,在野黨方面則持保留态度,認爲法院此舉更多是出于“最小化國政混亂”的策略考慮,可能爲應對尹錫悅案而提前設定基調。在野陣營私下也透露,憲法法院内部法官意見分歧顯著,對即将展開的總統彈劾案仍存高度不安,強調“絕不能掉以輕心”。
本次判決也未對外界高度關注的“緊急戒嚴前國務會議”是否合法作出明确判斷,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根據《憲法》及《戒嚴法》規定,戒嚴的宣布與解除必須經過國務會議審議。憲法法院并未就此關鍵程序是否合規表态,被視爲有意回避争議焦點。
西江大學法學院教授任志峰分析稱:“法院可能爲了避免提前釋放對尹錫悅總統彈劾案的立場,刻意未就戒嚴程序表達看法。”
此外,韓悳洙在擔任代理總統期間,也曾被指控涉嫌“内亂罪”,這與尹錫悅彈劾案中的部分指控相似。然而,憲法法院在當天的判決書中并未單獨提及這一部分,引發外界進一步解讀。
一些觀點認爲,法院可能認爲有關指控并不成立,因而未予提及;但也有分析指出,這或許是爲了避免對尹錫悅彈劾案釋放“暗示信号”。
有法律界人士認爲,這種“沉默即暗示”的做法,實則體現憲法法院在高敏感度案件中采取的謹慎立場。
截至星期一(24日),憲法法院仍未公布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具體宣判日期。外界普遍預測,最早可能在本星期五(28日)裁決,另外也不排除延至4月。
同時,尹錫悅還将面臨刑事審判。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宣布,尹錫悅涉嫌“内亂首謀”等罪名的案件,将于4月14日上午10時正式開庭,标志案件進入實質審理階段。
随着憲法法院即将作出判決,首爾安保壓力驟增。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多國駐韓使館已向本國公民發出安全提醒。
新加坡駐韓國大使館發聲明稱,盡管日常生活基本正常,但預計在首爾安國、光化門、汝矣島、漢南洞等地将爆發大規模示威,呼籲在韓僑民提高警惕、避開抗議區域,并密切關注當地新聞與政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