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買手機補貼1000元,價值五位數的“高奢”手表隻賣99元……一段時間以來,以倉庫爲背景進行的直播在電商平台較爲流行,不少主播宣稱所售商品有“高補貼”、是“高奢品”。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倉播存在不同程度的虛假宣傳,值得警惕。
倉播,指在倉庫中進行的直播銷售活動。一些主播身後堆滿各式貨箱、貨櫃,宣稱直播地點爲貨源倉庫,售賣商品爲倉庫直發,有價格優勢。
記者近期關注百餘個倉播賬号,一些倉播賬号有幾十萬粉絲,有的倉播賬号能沖到所在時段平台帶貨總榜第一。
然而,不少消費者反映,一些倉播主播宣稱有“高補貼”,實際上沒有價格優勢;宣稱是“高奢品”,結果貨不對闆。
前不久,在一場“帶貨總榜第一”的倉播中,主播推銷某品牌一款手機時,宣稱“這是新款,櫃台賣得老貴了”,直播間買“每個補貼1000元”,隻賣1198元。
但部分消費者發現,這款手機早在2024年5月就已上市,當時官方售價1399元;目前正常市價1200元左右,并非主播所說的補貼1000元。
在一個倉播直播間,主播介紹一款“瑞士品牌”手表時,拿出一張“世界名表等級排行榜單”,稱該品牌是“高奢品牌”。他還展示了一張簽購單,稱這款手表原價66800港元,直播間隻要99元。
記者在多個電商平台搜索發現,這款所謂的“高奢”手表售價多在百元左右,最低30多元。有名表行業從業者表示,并未聽過該品牌,不認爲其屬于“高奢品”。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倉播的虛假宣傳套路主要包括:
――堆疊空箱,打造“貨源”場景。倉播進行時,主播穿行在堆滿貨箱、貨櫃的場地中。但據多名主播和運營負責人介紹,這些形似倉庫的直播場所内隻有少量貨物樣品,其餘均爲空箱,背景中的工作人員是“演員”。
――模糊信息,掩飾“折扣”本質。記者注意到,在介紹一些知名品牌商品時,主播往往有意混淆型号、新舊等關鍵信息。比如,隻說“那款大幾千的華爲70手機”,實際上架的是華爲暢享70等中低端系列,而非高端系列。此外,有的主播會在商品證書、價簽上做文章。
――混淆視聽,營造“搶手”氛圍。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倉播的後台運營人員通過發“福袋”引導評論、刷屏、禁言等方式“控評”。觀衆必須在公屏發送“收到了,是正品!”等指定評論才可以參與“福袋”抽獎。
根據反不正當競争法,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多位業内人士建議,有關部門和電商平台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倉播監管。平台要建立倉播監管長效機制,對倉播運營方的資質、商品來源、質量證明、銷售話術等加強動态核驗監管;監管部門要加強産品質量專項抽檢,嚴厲打擊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行爲,保證網售産品質量。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