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加拿大聯邦大選火熱展開。正值加拿大被迫卷入美國發起的貿易戰,這令本次大選非常獨特,完全不同于往屆。無論加拿大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南面那膀大腰圓的鄰居正影響着我們的政治格局——從這次的選情就能看出端倪。
那麽,今年這場特殊的大選,那個黨派更有戲呢。本地英文媒體CTV采訪了本國資深政治評論員唐民凱(Tom Mulcair )。

唐民凱曾在2012年至2017年擔任新民黨(NDP)黨魁。從個人情感上來說,他可能更偏向這個政黨。然而在今年特殊的選情之下,他坦言,今年的大選将是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的對決。
這種兩黨對決的格局,并不是加拿大的特色,而更貼近美國的政壇形态。這将是美國影響下的本屆大選,最顯然的獨特之處。
當然唐民凱也強調,自己無意貶低新民主黨(NDP)、綠黨、魁人集團及其支持者。他們勤奮耕耘,擁有穩固基本盤,持續傳遞着政治理想。可在整個國家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刻,這些小黨派隻能淪爲配角。
特朗普對加拿大經濟與主權的現實威脅,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大選上空。誰能憑借經驗與智慧化解這場危機?這是當下唯一萦繞在選民心頭的關鍵問題。
正因如此,這場選戰正演變爲執政自由黨與反對黨保守黨的正面交鋒,其他黨派鮮有突圍空間。
唐民凱甚至喊話包括NDP在内的小黨:若你無法認真承諾組建能對抗特朗普的政府,那麽請主動讓道,将戰場留給真正的競争者。
新民主黨和魁人集團等小黨派正面臨空前壓力。當卡尼與博勵治展開正面厮殺時,他們可能被徹底擠出政治核心區。
最新民調顯示新民主黨支持率已跌破10%。若此态勢延續至投票日,該黨可能失去官方政黨地位(需至少12個議席)。新民黨黨魁驵勉誠(Jagmeet Singh)是唐民凱的繼任者。唐對他的評價是”骁勇善戰“,但是他過去幾年與自由黨的合作經曆,已使其很難以再批判自由黨的”精英主義”——而這正是新民黨一直标榜的,自己和自由黨的不同之處。
如今,連鐵杆新民主黨擁趸都在坦言:國家面臨雙重威脅(特朗普與博勵治),此次必須助力自由黨獲勝。
與此同時,魁人集團支持率暴跌,流失選票竟大多流向自由黨。該黨抨擊卡尼法語不流利,暗示自由黨漠視魁北克,但收效甚微。選民更關注誰能妥善處理經濟危機與特朗普威脅,卡尼的經驗優勢在此凸顯。魁人集團領袖布朗謝甚至宣稱将主權議題擱置一年,但無人關心——魁省選民與其他加拿大人一樣,焦慮的核心是就業、未來與安全。至于法語地區的”主權“?飯都吃不上了,誰還管這個。
博勵治競選開場堪稱完美。攜家人亮相,展現人性化形象,刻意首用法語發表完整演講(其語言優勢遠超卡尼)。轉戰多倫多時,面對支持人群,他未顯露絲毫民調焦慮。這位深谙多倫多重要性的戰略家,正将大量精力投入該選區。
這位以強硬著稱的保守黨領袖,終于意識到既往策略已不合時宜。于是,他開始減少人身攻擊,轉而強調政策願景。然而問題是:大選還有五個星期,現在這種轉變還來得及嗎?
目前,全國民調顯示自由黨微幅領先,但整體差距微弱。這讓保守派的選民覺得,自由黨的威脅還沒這麽大。
然而曆史給了我們不同的答案。記得杜魯多2019、2021年兩次大選嗎。他兩多次都是以更少選票,而組建政府,因自由黨選票分布更均勻,議席轉化率更高。
相比之下,保守黨選票多集中于草原省份與農村地區。在那裏,雖能赢得壓倒性勝利,卻常陷入”選票浪費”困境。
畢竟,就算在一個西部的選區拿到100%的票,那也不過是議會中的一個席位罷了。在席位最集中的大多倫多地區,目前的保守黨毫無優勢可言。而且别忘了,還有一個右派政黨人民黨,在分保守黨的選票呢。
能否赢得大選,要看能赢下多少個選區,而不是看總投票數。這可能并不公平,但就是加拿大大選的遊戲規則。
卡尼自特魯多卸任後,已率自由黨完成驚人逆轉。保守黨那裏卻顯得缺乏應對措施,這讓本來往保守黨一邊倒的選情充滿變數。
偏偏在這個時候,阿省省長、保守黨背景的史密斯公開聲稱與特朗普團隊有密切聯系,試圖借關稅暫停助選保守黨,卻在輿論壓力下倉皇改口。這種與特朗普的關聯,對保守黨形象堪稱緻命打擊。
随着更多”黑天鵝”事件浮現,這場勢均力敵的選戰,可能因任何微小變量而改寫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