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是新移民猶豫要不要入籍,另一邊是越來越多加拿大人選擇“徹底離開”,加拿大正在經歷“人心難留”的信心危機。
據VancouverSun報道,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25年來,入籍人數下降了近40%,其中,華人新移民中選擇入籍者僅剩1/4。
就地區而言,BC省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安省和阿省。與此同時,2024年,加拿大“永久離境”人數創下近60年新高。
這不隻是“加拿大人變少了”,更像是對身份與歸屬的一次雙重叩問:現在的加拿大,還值得你入籍嗎?
那些入籍的華人,現在後悔了嗎
Vancouver Sun在報道中提到,來自伊朗、巴基斯坦這些經濟不景氣、內亂嚴重國家的新移民,更願意入籍。而華人新移民中選擇入籍的已經縮水到1/4。
入籍還是楓葉卡,這在華人世界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中國不承認成年人的雙重國籍,選擇成為加拿大公民,就意味着放棄中國身份。
而很多華人都是中年才遷居加拿大,他們在國內有父母、有房產、有生意、有交了幾十年的社保,這些實際問題,一旦轉變為外籍身份,處理起來就難上加難。
一旦後悔了,想要恢復中國國籍,更是沒有捷徑可走,首先要在中國境內待夠5年,且每年至少住9個月。若真是趕上什麼火燒眉毛地及時,等這5年,黃花菜都涼了。
還有一些事業心強的年輕人,希望回國就業,這時候,外籍身份就可能成為阻礙。一位網友在中文社交平台發帖稱,自己在廣播電視行業工作,國內的電視台不招收外籍員工。
儘管中加兩國公民信息不聯網,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左右逢緣”的操作空間,但在補辦、續簽簽證、換身份證時還是極有可能被識破雙重身份,當場被祖國除名。
一位來自北京的移民,入籍後仍持保留了戶口,最終在香港續簽時被發現已經是加拿大人,當場被註銷了北京戶口,哭都來不及。要知道,一紙北京、上海的戶口,並不比加國身份容易拿!
還有的網友透露,自己是為了不蹲移民監才入籍的,後來為了長住國內,她定期從中國出境、入境,續簽國內簽證,折騰了一圈最後還是退出加籍。
相比之下,不入籍僅僅是少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對於不關心政治的移民來說,根本不是事兒。
現在,很多中年華人移民更多選擇自己持楓葉卡、下一代入籍。如此一來,一家人無論是在加拿大,還是回國都可以生活得很絲滑。畢竟,務實的華人,漂洋過海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折騰。
沒房住、沒錢賺,不如跳槽去美國
對加拿大怯媚的不隻有華人,很多高科技從業者也在用腳投票。
儘管加拿大不屑於成為美國第51個州,但它正悲催地淪為外國人潤美跳闆。前移民部主任、現任加拿大公民身份研究所 (ICC)成員Andrew Griffith透露,如今,許多高科技從業者隻是將加拿大當作跳闆,積累足夠的經驗後,就會想辦法去美國拿高薪。

人們用腳投票可以理解。過去十年,加拿大人均GDP不盡如人意,人們普遍抱怨什麼都貴,隻有人(力)賤,尤其是在溫哥華、多倫多這樣的大城市,生活成本漲了又漲。
去年底,大統華在西雅圖開設全美首店,兩地的商品售價對比讓溫哥華居民大呼“紮心”。小編的同事調研發現,儘管同一包辣條,西雅圖的價格是溫哥華的兩倍,但西雅圖的工人平均稅後工資幾乎是溫哥華工人的3倍,西雅圖居民的購買力也超過溫哥華人26.4%!
此外,ICC首席執行官表示,住房危機是新移民拒絕入籍的重要原因,連加拿大人都覺得自己負擔不起房租,更何況非公民。
入籍的“長新冠”效應
加拿大統計局的FengHou和 GarnettPicot認為,新冠疫情亦是導緻入籍人數驟降的一大因素。數據顯示,大規模的入籍人數下降發生在2016-2021年間,這期間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許多持有永居資格的外國人返回祖國,因隔離政策、航班熔斷等理由,未能及時返回加拿大。因此,他們可能無法滿足入籍硬性要求(即5年內在加拿大居住至少3年)。

連加拿大人也在跑路
不僅是入籍人數驟減,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還顯示,去年離開加拿大的國民和永久居民人數激增,創下1967年以來的新高。Better Dwelling報道稱,2024年第四季度永久離境人數為 24,533人,全年達106,134人,比去年增長 3.0%,比2019年高出17.3%,快過總人口增長速度。

不久前,Gallup最新公布的《全球幸福報告》顯示,加拿大排名已暴跌至18位,顯然公民身份的吸引力和含金量都在下跌。你還會考慮入籍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
信息來源:VancouverSun, Better Dwelling,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