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特稿評論 英媒:特朗普內閣官員群聊洩密軍事計劃,意外暴露其對歐洲的真實想法
公益廣告

英媒:特朗普內閣官員群聊洩密軍事計劃,意外暴露其對歐洲的真實想法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這一句近年來出現的網絡流行語,在新一屆美國政府身上上演。近日,多名特朗普政府內閣高級官員被曝曾利用非機密的商業聊天軟件討論“空襲也門胡塞武裝”這等機密的軍事計劃,引發全美一片嘩然。

隨著此事被揭露,歐洲猛然發現自己也牽涉其中。英國《衛報》當地時間3月25日分析指出,從表面上看,此次曝出打擊胡塞武裝的行動與特朗普政府保護海上貿易和遏制伊朗的政策關系更大,但在相關對話中,美國副總統萬斯似乎決意要借題發揮,炒作渲染歐洲在美國軍事防務上“搭便車”的擔憂,以此作為主張推遲打擊行動的理由。

一向“忠誠”示人的萬斯甚至承認,自己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存在分歧,他堅持認為,打擊胡塞武裝將破壞特朗普政府的歐洲政策。《衛報》認為,與特朗普的“交易型人格”不同,萬斯似乎對跨大西洋聯盟的敵意更具對抗性和原則性,而從某些角度來看,他在美國外交決策圈的影響力正日益擴大。

英國《經濟學人》也發文認為,最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充斥著各種表情符號的群聊對話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實想法。萬斯與其他內閣級官員毫不掩飾對歐洲的蔑視,堅持要求盟友為美國的軍事行動買單,同時強調必須展現比拜登政府更強硬的姿態。

“此類言論將加深歐洲的憂慮——美國可能很快從保護者變為掠奪者。”文章稱,特朗普政府的群聊洩密事件似乎看起來滑稽可笑,但歐洲拉響的警告聲已然加劇。

美媒彭博社坦言,歐洲人不必再存有幻想,如今他們在特朗普團隊眼中的角色已經昭然若揭,既是“可悲的累贅”,又是“待宰的提款機”。報道認為,短期來看,此事的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長期來看,歐洲必須在防務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已經無法逆轉。

美國副總統萬斯、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 CNN

群聊洩露,歐洲意外躺槍

美國《大西洋》月刊主編傑弗裏·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日前爆料,他此前被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錯誤拉入涉密群聊,還提前得知了美軍空襲也門胡塞武裝的詳細計劃。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當地時間3月25日報道,當接受該媒體電話采訪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首次對此事件發表實質性評論,對“做錯事”的華爾茲表示了支持,並稱戈德堡加入群聊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邁克·華爾茲吸取了教訓,他是個好人。”

當被問及戈德堡是如何被拉進群聊的,特朗普透露,華爾茲的一名工作人員有這位媒體人的聯電話號碼,把他拉了進來。特朗普表示,他對自己的團隊充滿信心,對《大西洋月刊》披露此事也並不感到沮喪。他表示,這種情況是“(執政)兩個月來唯一的小問題,而且結果並不嚴重”。

《衛報》指出,在這一群聊討論中,特朗普政府核心內閣成員就是否應該對胡塞武裝實施打擊展開了激烈辯論。其中,萬斯的發言讓歐洲方面看了之後感到尤為“刺眼”。

“我認為我們正在犯一個錯誤。”主張推遲打擊行動的萬斯認為,美軍空襲胡塞武裝將有助於恢覆蘇伊士運河的航運交通,但他“討厭再次救助歐洲”,因為美國隻有3%的貿易通過蘇伊士運河,而歐洲有40%。此外,美國還面臨著油價飆升的風險。

“我不確定總統是否意識到這與他目前對歐洲的立場有多麽不一緻。”此前在幾乎所有問題上都沒有公開偏離特朗普立場的萬斯,隨後更是直接承認,自己和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存在分歧。

盡管特朗普顯然已經批準發動空襲,但萬斯認為,打擊行動將破壞特朗普的歐洲政策,而這項政策一直就由他所主導——從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大肆抨擊歐洲的演講,到登上福克斯新聞發表“反歐”言論,都可見一斑。

“我願意支持團隊的共識,並將這些顧慮保留在心中。但有充分的理由推遲一個月,進行信息傳遞工作,(向公眾)解釋這為什麽重要,看看經濟狀況如何,等等。”

對於萬斯的觀點,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總統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等人則認為推遲空襲意義不大。不過,赫格塞思也認同萬斯所說的一點,他在群聊中寫道:“副總統:我完全讚同你對歐洲搭便車的厭惡,這太可悲了。”華爾茲也認為,美國發動空襲後應當“核算成本並向歐洲攤派費用”。

“萬斯可能是歐洲頭號威脅”

《衛報》指出,其他參與這次群聊討論的指定代表,反映出了萬斯在美國外交決策圈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重點討論開始前,萬斯指派其國家安全顧問、曾領導五角大樓過渡團隊的安迪·貝克爾(Andy Baker)作為其代表一同加入群聊,這顯示出萬斯團隊已經深入五角大樓高層。

討論中出現的分歧,本質上暴露出萬斯的外交理念與特朗普存在錯位。特朗普總體上持交易主義世界觀,歐洲樂觀派曾認為他可能通過施壓盟國增加軍費帶來積極結果。然而,萬斯對跨大西洋聯盟的敵意更具對抗性和原則性,他指責歐洲領導人奉行“與美國背道而馳的價值觀”。

報道稱,正因如此,這使得歐洲對萬斯更為警惕。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卡拉斯就指責萬斯“蓄意挑釁歐洲盟友”;某歐洲外交官更是直言,萬斯是歐洲面臨的重大威脅,也可能是本屆美國政府中最危險的人物;另有官員則稱,萬斯“執著於離間美歐關系”。

據《赫芬頓郵報》當地時間3月25日報道,對於萬斯在群聊中說出有關歐洲“搭便車”的言論,英國首相斯塔默的發言人否認了英國及其歐洲盟友在國際安全問題上沒有盡到責任的說法。

“從英國長期以來與美國密切合作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我們緻力於與美國在地區安全問題上開展合作。我們將繼續與美國和其他盟友合作,確保中東的安全與穩定。”該發言人還指出,英國皇家空軍也為參與空襲也門的戰機提供了空中加油。

英國自由民主黨領袖埃德·戴維(Ed Davey)也質疑稱,群聊洩密事件表明,特朗普領導的白宮“不能被信任”,“甚至不能采取最基本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情報安全”。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英國)政府必須全面審查我們與美國的情報共享安排。”

與此同時,比利時前首相居伊·伏思達(Guy Verhofstadt)也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表示,這些洩露信息“再次敲響了歐洲建立真正自主防務的警鐘”,並質問道:“歐盟領導人究竟何時才會采取行動?”

當地時間2025年2月14日,德國慕尼黑,萬斯在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講話。 視覺中國

既是“可悲的累贅”,又是“待宰的提款機”

早些時候,面對記者對於群聊真實性的求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布賴恩‧休斯(Brian Hughes)通過郵件表示,戈德堡所披露的群組對話“似乎是真實的”,政府方面“正在審查一個無意中被添加到群聊中的號碼”。

不過,白宮方面否認美國國家安全因此受到威脅。休斯堅稱,被披露的群聊信息“展示了高級官員之間深入而周到的政策協調”,“美國對胡塞行動的持續成功表明,我們的軍人或國家安全沒有受到威脅”。

《經濟學人》注意到,作為傳統共和黨鷹派人士的華爾茲,在如今的特朗普團隊中始終顯得格格不入,特別是此次“誤拉記者進群”是他所為,雖然可能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但令他處境尷尬;而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關系密切的萬斯,繼續扮演著歐洲批判者的角色;而主張五角大樓重振“戰士精神”的赫格塞思則在兩者之間徘徊,並站在需要通過武力展示“重建威懾力”的一邊。

除此之外,群聊記錄也揭示了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的特殊地位,這位非內閣級別官員已被被視為特朗普政府中的“關鍵人物”。對於歐洲擔憂俄羅斯可能會進一步“侵略”的論調,他嗤之以鼻:“歐洲人總幻想我們要像丘吉爾那樣備戰,認為俄軍會橫掃歐洲,簡直荒謬。”

《經濟學人》認為,此類言論將加深歐洲的憂慮——美國可能很快從保護者變為掠奪者。就此而言,絕不能以滑稽可笑來看待此次群聊洩密事件,這隻會加劇歐洲已經拉響的警報聲。

美國彭博社則指出,如果說歐洲人此前還不清楚美國新一屆政府對他們的真實看法和要求,那麽現在答案已昭然若揭——在特朗普團隊眼中,歐洲既是“可悲的累贅”,又是“待宰的提款機”。

報道認為,短期來看,盡管此事侮辱性極強,但或許不會立即引發實質性後果,不過美國政府關於歐洲軍力薄弱的評估確屬事實。這種對美國軍事力量的依賴,已使歐洲各國在這個“前盟友”面前淪為任人宰割的魚肉。

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歐洲擺脫采購美國武器、實現自主防務的浪潮已經不可逆轉。二戰後,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在1966年讓法國退出北約一體化指揮體系,正是為了避免陷入此類依附關系——如今,事實證明了他的深謀遠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下一篇

已經沒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