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劍橋大學、艾倫·圖靈研究所和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科學家,開發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天氣預報系統——“土豚天氣”。相比傳統依賴超級計算機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型,新工具所需算力更低,預測速度卻提升了數十倍,有望爲天氣預報領域帶來全新變革。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
爲獲得天氣預測結果,傳統數值天氣預報模型需要在超級計算機運行數小時,會耗費大量算力。這些複雜系統的開發、維護和部署也耗費大量時間,而且需要部署龐大的專家團隊。
但是,“土豚天氣”完全摒棄了傳統數值天氣預報依賴的物理模拟,轉而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解析來自衛星、氣象站和其他傳感器的曆史和實時觀測數據,生成高精度的預測結果。這種完全由AI驅動的方法意味着“土豚天氣”可以在标準台式電腦上運行,計算成本僅爲傳統方法的千分之一,且幾分鍾即可提供預測結果。
評估報告顯示,“土豚天氣”僅使用現有系統10%的數據輸入量,就能實現與現有頂級模型相當的精确度。
由于“土豚天氣”直接從數據中學習,因此可快速調整以生成特定行業或地點的預測結果,如爲非洲農民預測當地氣溫,或爲歐洲可再生能源公司預測風速等。這種端對端的智能架構有助它爲最終用戶快速、經濟地創建一系列自定義模型,而傳統天氣預報系統要完成這種類似定制的服務需耗費科研團隊數年之功。
團隊計劃接下來在南半球部署“土豚天氣”系統并實地檢測其預報能力。他們還打算在該系統的基礎上,開發出針對天氣、海洋和海冰的高精度預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