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勿讓飯圈亂象“圈住”未成年人
公益廣告

勿讓飯圈亂象“圈住”未成年人

  近來,飯圈文化亂象屢屢引發社會争議。受飯圈文化影響,甚至有未成年人采用“開盒”這種曝光他人隐私信息的手段進行網絡暴力。

  混亂的飯圈生态,如惡意拉踩、網絡罵戰等,破壞了網絡空間的和諧氛圍,容易讓青少年置身不良文化環境中。一方面,未成年人可能受飯圈文化的吸引,參與其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飯圈活動,從而影響學習。本該用于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寶貴時光,卻耗費在打榜、應援等毫無意義的飯圈瑣事上。另一方面,飯圈中極端、偏激的行爲極易誤導和扭曲未成年人的價值觀。未成年人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長期接觸這類不良行爲,會使他們對是非對錯的判斷産生偏差,不利于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在由飯圈文化引發的網絡暴力事件中,未成年人既有可能成爲施暴者,也有可能成爲受害者。前一種情況,參與的未成年人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後一種情況,未成年人可能受到身心傷害。可以說,不管屬于哪一種情況,未成年人都是最終的受害者。

  未成年人受飯圈文化影響有着複雜的原因。從社會層面來看,信息傳播迅速,飯圈文化借助網絡平台廣泛傳播,鋪天蓋地的娛樂信息讓未成年人難以招架。從家庭角度而言,部分家長忙于工作,對孩子缺乏足夠的陪伴和引導,未能及時察覺孩子在飯圈文化中的迷失。學校方面,在應對飯圈文化的沖擊時,未能充分引導學生正确看待追星。

  爲治理飯圈亂象,有關部門已采取諸多有力舉措。網信辦開展的“清朗行動”,針對網絡空間中的不良飯圈現象進行整治,有力淨化了網絡環境。在體育領域,相關部門也多次發文,加強對賽場秩序的管理,嚴厲打擊極端粉絲的不當行爲。但要看到的是,飯圈文化的生成,有着複雜的經濟、文化等因素,治理飯圈亂象,無法藥到病除,難以畢其功于一役。尤其對未成年人的引導,需要凝聚更大的社會合力。

  就“開盒”曝光他人隐私信息等行爲而言,它不僅涉及飯圈亂象,還暴露出嚴重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爲何個人的隐私信息能夠在網絡上輕易獲取?相關平台在保護用戶信息方面是否盡責?洩露、售賣個人信息的灰色産業鏈如何治理?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回答,不僅“開盒”行爲難以根治,你我的信息安全和生活安甯都得不到保障。對此,不僅要求平台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商業自律,提高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嚴防用戶信息洩露,也要求執法部門加大對灰色産業鏈的打擊力度,斬斷伸向個人信息安全的黑手,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引導未成年人遠離飯圈文化的不良影響,讓他們在健康、積極的環境中茁壯成長,需要多方合力。學校法治教育要發揮劃紅線的作用,要讓未成年人知道在追星過程中哪些行爲是禁區,是不能逾越的法律紅線。思想政治教育要直面數字時代的挑戰,既要科學分析、準确把握數字時代青少年的特征,又要與時俱進,創新形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滿足新時代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發展要求。要在引導孩子追什麽樣的星、如何追星上發揮引領作用。對于家長來說,如果孩子沉迷追星、打榜,迷失在飯圈文化中,自己卻不知情,這無疑暴露家長作爲監護人的缺位。

  總而言之,網絡空間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場域,治理飯圈文化亂象、淨化網絡空間,讓青少年在這片天地裏,自由汲取有益養分、培養健康人格,這絕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個群體的責任,全社會都應當積極行動起來,不能置身事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下一篇

已經沒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