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多的執政生涯簡直是一場漫長的災難片,把加拿大折騰得夠嗆。本來保守黨可以躺赢,不料半路殺出個卡尼,博勵治的總理夢瞬間打了折扣,加上特朗普神助攻,讓加拿大的這屆大選更加撲朔迷離。不過有一點可以确定,那個助纣爲虐的NDP黨領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先說杜魯多,不能不說這是位有野心、沒能力的理想主義者,這位根紅苗正、長相圈粉無數的“陽光男孩”2015年上台時,滿嘴漂亮話,承諾要讓加拿大變成進步主義的燈塔。結果呢?九年過去了,留下的是一地雞毛。上,他把加拿大搞成了高稅收、高通脹的“人間天堂”。住房危機?别提了,多倫多和溫哥華的房價飙得年輕人連租房都得賣腎,買房更是癡人說夢。杜魯多政府大手大腳撒錢,還搞什麽“全民基本收入”試點,結果錢花光了,通脹上天,普通加拿大人還在爲油價和雜貨賬單發愁。他那套“綠色經濟”口号喊得震天響,可實際呢?碳稅加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能源行業卻被他整得半死不活,阿爾伯塔省的油砂工人怕是恨不得給他寄刀片。
再看看移民政策,杜魯多簡直是把加拿大當成了全球難民的收容所。每年幾十萬移民湧進來,住房、醫療、基礎設施哪樣跟得上?他倒是拍着胸脯說“多元文化是我們的力量”,可現實是,社區分裂、資源緊張,連急診室排隊都得等上十幾個小時。2023年那次全國範圍的供應鏈危機,超市貨架空蕩蕩,杜魯多還在推特上發自拍,跟大家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好個鬼啊!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跌到谷底,最終連自由黨内部都看不下去了,2025年初直接把他掃地出門。

别忘了外交,杜魯多在這塊的表現簡直是笑話。
他跟特朗普鬥嘴,跟中國吵架,跟印度翻臉,愣是把加拿大弄成了國際舞台上的孤家寡人。尤其是對美關系,加拿大90%的出口靠美國,他卻忙着跟特朗普玩“道德制高點”,結果關稅戰一打起來,加拿大經濟直接被摁在地上摩擦。九年執政,杜魯多給加拿大人留下的遺産就是:更貴的賬單、更長的等待、更亂的社會。說他是“霍霍加拿大的冠軍”,一點不過分。
現在說說馬克·卡尼了。這位前加拿大央行行長、英國央行行長的“金融大神”,2025年3月9日以壓倒性優勢拿下自由黨黨首,接替杜魯多成了新總理。卡尼上台,大家都盯着他,看他能不能收拾杜魯多留下的爛攤子。畢竟,這家夥履曆夠硬,哈佛、牛津畢業,高盛混過,又在全球金融危機和英國脫歐時穩住了局面。可問題在于,他能帶來什麽真改革,還是隻是個會說漂亮話的“杜魯多2.0”?

先說經濟,卡尼最大的賣點是他的金融背景。他在勝選演講裏直接點名特朗普,說要用報複性關稅對抗美國的貿易戰,保住加拿大的經濟命脈。這話聽着挺硬氣,比杜魯多的軟綿綿外交強多了。卡尼畢竟是搞貨币政策出身,對國際金融體系門兒清,他要是能用這套經驗跟美國談判,保住加美貿易的命根子,加拿大人或許還能喘口氣。可光靠關稅戰能行嗎?杜魯多留下的通脹窟窿、債務堆積,卡尼得拿出真本事來治。他要是還學杜魯多搞“大政府”那一套,繼續撒錢補貼,那加拿大遲早得破産。
住房問題上,卡尼還沒給具體方案,但他在競選時提過要“激活市場供給”。這話聽着像回事,可真幹起來沒那麽簡單。杜魯多時代,地方政府和環保規制把建築商綁得死死的,卡尼要想松綁,得跟各省鬥智鬥勇。他要是能砍掉那些繁瑣的審批流程,逼着開發商多蓋房,房價興許能降點下來。可他要是隻停留在口号上,那就等着被罵“空話王”吧。
能源和氣候政策,卡尼估計會延續杜魯多的“綠色路線”,畢竟他當過聯合國氣候特使,環保是他招牌。可他得明白,加拿大人已經被碳稅折騰怕了。他要是還加碼碳稅,又不給能源行業活路,西部省份怕是要炸鍋。卡尼要是聰明點,就得搞個平衡,既推清潔能源,又别把油氣工人逼上絕路。杜魯多在這塊是一邊倒地“左”,卡尼能不能更務實點,決定了加拿大能源能不能别再當笑話。
移民方面,卡尼暫時沒表态,但從他過去的發言看,他不像杜魯多那麽“聖母”。他要是能把移民數量降下來,優先解決住房和醫療的壓力,估計能赢不少民心。可自由黨内部一堆“進步派”盯着,他敢不敢頂住壓力,少接點難民,多顧點本地人,還得打個問号。
最大的考驗還是對美關系。特朗普又上台了,關稅大棒揮得虎虎生風,卡尼喊着要“硬剛”,可硬剛得有本錢。杜魯多當年跟特朗普鬥嘴,最後還不是得低頭簽新版北美自貿協定?卡尼要是能靠他的金融手腕和國際人脈,跟美國談出個雙赢方案,那他就真算立功了。可要是鬥着鬥着又輸了,加拿大人還得接着吃苦頭。

再說說博勵治,當初保守黨選他當黨領堪稱一大失誤。這家夥真是保守黨的一張“嘴炮王牌”,嘴上功夫一流,怼天怼地,可幹貨少得可憐,離靠譜領導人還差得遠。他整天嚷嚷着要“拯救加拿大”,可除了滿嘴尖酸刻薄的批評,他拿得出什麽真東西嗎?杜魯多确實把加拿大霍霍得不輕,但博勵治這副“我來砸爛一切”的架勢,真能救國,還是隻會把爛攤子砸得更爛?
先看看他的經濟牌。博勵治天天罵自由黨搞高稅收、高通脹,喊着要砍政府開支、減稅。可具體怎麽砍、減到哪,他支支吾吾半天說不清。加拿大債務堆成山,住房危機壓得人喘不過氣,他那套“自由市場萬能”的老調調,真能讓房價掉下來,還是隻會讓開發商笑得更歡?他在野時噴得痛快,可真上台了,怕不是還得面對現實,低頭跟銀行和大企業妥協。到時候,選民還不是繼續幹瞪眼?
再說能源,博勵治一口一個“支持油氣行業”,罵碳稅是“自由殺手”。這話聽着解氣,可全球都在推清潔能源,他還死抱着油砂不放,是真有遠見還是單純讨好阿爾伯塔的紅脖子?他要是真把碳稅全廢了,國際社會怎麽看加拿大?到時候貿易制裁一波接一波,他拿什麽頂?
還有移民,他嚷着要“關門”,可加拿大經濟靠移民撐着,他敢真停了,誰來幹活?誰來交稅?光靠罵杜魯多的“聖母政策”過瘾,實際方案呢?空空如也。
博勵治這人,嘴上功夫一流,怼天怼地,可幹貨少得可憐。他要是真當了總理,怕不是光顧着跟對手鬥嘴,把加拿大治理成個更大的笑話。選民看他噴人爽,可真指望他修好這艘破船?我怕加拿大被他的大嗓門忽悠瘸了。
不論如何,杜魯多總算下台了,加拿大人的确松了口氣,接下來的總理攤子誰接手都不容易,第一關先看加拿大人能不能選出一個靠譜一點的總理,然後還要看這個總理有沒有能力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