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國際新聞 美媒記者被拉入白宮作戰群聊,美國政界震驚
公益廣告

美媒記者被拉入白宮作戰群聊,美國政界震驚

  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傑弗裏・戈德堡24日表示,美國國家安全高層官員把他拉入了一個關于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軍事打擊的群聊,他在美軍行動兩小時前得知了這一空襲計劃。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當天在白宮被媒體問及這一事件時稱,他對此毫不知情。這一事件引發美國各界廣泛關注和民主黨議員強烈批評。

  戈德堡:從懷疑到确信

  戈德堡在《大西洋》月刊24日發表的文章中詳細叙述了事件經過:3月11日,他在“信号”(Signal)信息應用軟件收到一個名爲“邁克爾・華爾茲”的用戶發來的連接請求。邁克爾・華爾茲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但戈德堡當時并不确定這是否爲華爾茲本人的賬号。

  兩天以後,戈德堡收到通知,稱他将被加入一個群聊,名爲“胡塞PC小組”。名爲“邁克爾・華爾茲”的用戶發給該群的一條信息稱,建立“負責人小組來協調關于胡塞武裝的事務,特别是未來72小時内”。

  戈德堡在文章中說,他以前從未被邀請參加這類會議,而且在他多年來報道國家安全事務的過程中,從未聽說過有人通過商業信息應用程序召開會議。

  戈德堡說,這個群聊一共有18人。起初他對該群聊的真實性抱有很大的懷疑,因爲他無法相信美國國家安全高層官員會在“信号”上讨論即将進行的作戰計劃。他也無法相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會如此草率,把一家雜志的總編輯拉入這類讨論中。但随着群聊進行,他逐漸感受到這個群聊可能是真的。

  戈德堡說,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15日在群聊中透露了即将在兩小時後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打擊的作戰細節,包括打擊目标、美國将部署的武器以及攻擊順序等信息。此後,胡塞武裝的目标按照預定時間遭到空襲,戈德堡因而确定了這個群聊的真實性。

  民主黨議員:“令人震驚且危險”

  戈德堡事後向群聊裏的多名美方官員求證,這是否是真實的作戰計劃群聊,以及他爲何被加入群聊等相關問題。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布賴恩・休斯回應說,這個群聊似乎是真實的,并表示正在調查爲何不小心将“一個号碼”加入群聊。休斯還稱“部隊或國家安全沒有受到威脅”。

  這一事件引發美國各界廣泛關注和民主黨議員的強烈批評。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成員傑克・裏德在一份聲明中說:“如果這是真事,那就是我所見過最嚴重的行動安全和常識性失誤之一”。裏德說,軍事行動需要極其謹慎地處理,使用經過批準的安全通信線路,“特朗普總統的内閣表現出的粗心大意令人震驚且危險,我将立即向政府尋求答案”。

  美國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這是“業餘行爲”,這種“安全漏洞”是導緻人員喪命、國家安全陷入危機的原因,這些人顯然不能勝任這份工作。舒默敦促對事件如何發生、以及造成的損害進行“全面調查”。

  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在社交媒體上說,這顯然是“非法的”,且“危險至極”,美國國家安全掌握在“完全的業餘人士”手中。“還有哪些高度敏感的國家安全對話是在群聊中進行?是否也有其他随機的人被意外加入其中?”她質疑道。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特朗普總統繼續對他的國家安全團隊“充滿極大的信任,包括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華爾茲。”

  特朗普被媒體記者問及此事時表示:“我不知道這件事。我從你們那裏第一次聽說這件事。”他還稱,《大西洋》月刊“算不上什麽雜志”。

  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稱:“沒有人發作戰計劃的信息。這就是我對此事的全部回應。”他稱,戈德堡隻是“所謂的記者”,“欺詐成性、屢次散布謠言、聲名狼藉”。

  【相關鏈接:美國高級官員洩密事件】

  ――“水門事件”

  1972年6月17日清晨,5名共和黨“暗探”因闖入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總部辦公室安裝竊聽器、偷拍文件被捕。爲避免影響選情,時任共和黨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下令掩蓋事實真相,并于同年11月7日成功連任。後來,《華盛頓郵報》得到神秘線人“深喉”提供的消息,就這件事窮追猛打。1974年8月,尼克松被迫辭去總統職務。2005年5月,《華盛頓郵報》證實,“深喉”是事發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副局長的馬克・費爾特。

  ――“特工門”

  2003年7月,原美國外交官約瑟夫・威爾遜指認小布什政府爲獲得公衆支持發動伊拉克戰争而故意使用虛假情報。不久,威爾遜妻子瓦萊麗・普萊姆的中央情報局特工身份被媒體曝光。根據媒體報道和檢方調查結果,洩密主謀是白宮辦公廳副主任、總統首席政治顧問卡爾・羅夫和副總統切尼的辦公室主任劉易斯・利比。2005年10月,調查“特工門”的特别檢察官帕特裏克・菲茨傑拉德以“妨礙司法”“作僞證”等罪名起訴。2007年6月,利比被判入獄服刑30個月,刑滿察看兩年及罰款25萬美元。同年7月,小布什免去利比30個月監禁。羅夫2007年8月辭職。

  ――“郵件門”

  2015年3月,原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被曝在擔任國務卿時期使用私人電子郵箱辦公,涉嫌違反美國《聯邦檔案法》。希拉裏稍後承認使用私人郵箱處理約6萬封郵件,其中3萬封因涉及私人生活已删除,剩餘約3萬封上交美國務院。2016年7月,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說,希拉裏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郵箱和私人服務器處理公務的行爲說明她和她的高級助手處理政府機密時“極度草率”,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希拉裏及其助手有意違反法律,調查結果不足以對希拉裏提出訴訟。同年11月6日,科米表示維持此前作出的不建議起訴希拉裏的結論。然而,聯邦調查局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兩次高調宣布介入調查,對希拉裏選情造成一定影響。

  (熊茂伶 胡友松 胡若愚 新華社專特稿)

  注:本文作者熊茂伶、胡友松系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下一篇

已經沒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