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内閣解職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局長羅嫩・巴爾的決定連日來招緻國内多方反對。高等法院應相關訴請“凍結”上述決定,總檢察長加莉・巴哈拉夫-米亞拉要求評估該決定合法性,反對黨指責總理本雅明・内塔尼亞胡爲阻止辛貝特調查其個人醜聞而“公報私仇”。
爲推動解職巴爾,内塔尼亞胡24日又抛出新的指控――“巴爾試圖推翻政府”。
被指“擅自行動”
巴爾遭解職前,有以色列媒體報道辛貝特曾花數月時間調查極右翼勢力是否滲透進以色列警方以及警方與國家安全部長、極右翼政黨領導人伊塔馬爾・本-格維爾的關系中。
内塔尼亞胡24日回應上述報道,稱巴爾在未獲他允許的情況下“擅自行動”,“有關總理授權巴爾收集本-格維爾部長相關證據的說法”是“又一個被戳穿的謊言”。
以色列總理府當天在一份聲明中強調,辛貝特領導發布“明确指令”收集針對政府官員的證據,其目的是“推翻政府”。
本-格維爾24日在社交媒體上稱巴爾是“罪犯和騙子”,認爲後者試圖否認“策劃陰謀、針對民選官員的行爲”。
根據2002年出台的一項規範辛貝特職權的法規,辛貝特負責保衛國家安全,在面臨恐怖主義、破壞、颠覆、間諜、洩露國家機密等威脅時保護政府系統各個機構及其秩序。
“凍結”解職決定
多家以色列媒體報道,巴爾上周就遭撤職一事緻信政府,說内塔尼亞胡内閣對自己的指控并無實據,暗示解職背後存在政治目的,涉及辛貝特正在展開的多項調查,其中包括“卡塔爾門”事件,即内塔尼亞胡多名親信涉嫌接受關聯卡塔爾官方的資金。
不過,内塔尼亞胡否認自己在“卡塔爾門”等調查中所受指控,卡塔爾方面稱有關指控是“诽謗”。
巴爾還在信中暗示,自己因未對内塔尼亞胡表現“個人忠誠”而遭後者解職。
應反對黨“擁有未來”黨等多方訴請,以色列高等法院21日發布禁令,“凍結”政府解除巴爾職務的決定,直至就巴爾被解職一事舉行聽證會。聽證會最晚于4月8日舉行。
以色列議會爲一院制,具備憲法性質的“基本法”是國家最重要法律。據美聯社報道,以色列高等法院長期以來行使審查政府決策的重要職能,将于今後數周裁決政府解職巴爾是否合法,以及“卡塔爾門”調查中是否存在利益沖突等問題。
動議觸及檢方
以色列總檢察長巴哈拉夫-米亞拉也質疑巴爾遭解職一事,稱内塔尼亞胡此舉“前所未有”,需評估其合法性。
按照總理府說法,總檢察長本應作爲“政府法律顧問”,但巴哈拉夫-米亞拉與政府出現“重要、持續分歧”。
23日,以色列内閣通過一項針對巴哈拉夫-米亞拉的不信任動議。綜合多家媒體報道,這被視爲解除巴哈拉夫-米亞拉職務的第一步。主要由内塔尼亞胡政治盟友組成的一個議會委員會将舉行聽證會,分别聽取政府和巴哈拉夫-米亞拉陳述立場後,就其去留提出建議,屆時政府将作出正式決定。
據美聯社分析,巴哈拉夫-米亞拉正參與涉内塔尼亞胡腐敗案調查,如果上述議會委員會決定解除其職務,高等法院将就解職一事是否存在利益沖突進行裁決,料将與政府方面發生新的“扯皮”。
(王逸君 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