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國際新聞 和評理 | 重振美國造船業?用保護主義固守一隅不是解決之道,在競争中劈波斬浪才能行穩緻遠
公益廣告

和評理 | 重振美國造船業?用保護主義固守一隅不是解決之道,在競争中劈波斬浪才能行穩緻遠

  本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對中國造船征收港口停靠費的建議召開公開聽證會。該建議被視爲特朗普政府“重振”美國造船業計劃的一環,卻遭到業界普遍反對。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征收港口停靠費是對中國“不公平”做法的回應,并認爲此舉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該部門毫無根據地聲稱,中國政府對本國造船業的補貼措施給美國相關企業造成沖擊,加劇了美國對中國造船的依賴,中國政府可能在潛在沖突中将此武器化,威脅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這隻是美國政府爲打擊中國造船業而編造的借口。美國的另一個目的,是阻止船運商及遠洋運輸商購買中國船舶,以便讓美國造船企業填補空缺。這得到了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的共同支持。

  問題在于,美國謀求一石二鳥,卻可能因爲“石頭”過重而難以如願。

  一個由農民、制造及零售商、物流及運輸服務供應商組成的臨時聯盟委托經濟咨詢公司“世界貿易夥伴”(Trade Partnership Worldwide)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做法非但不能重振美國造船業,反而“可能給美國經貿及美國多數造船供應鏈造成損失”;“無論從個體還是群體角度來看,都可能放緩美國GDP增速,加劇美國整體貿易逆差”。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頗具歧視性的建議,充分體現了美國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不但沒能兌現承諾,反倒給全球貿易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害。此類貿易保護主義做法隻會割裂美國産業與全球市場,增加美國企業及消費者的成本。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針對中國造船業的建議,又一次錯誤地将美國造船業的衰退歸咎于中國。實際上,建議征收的港口停靠費旨在用于補貼美國造船業。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頗具貿易保護主義性質的建議,并不能解決美國造船業所面臨的技術落後、投資不足、生産效率低下等實際挑戰,反而會增加美國造船成本,削弱美國貿易競争力,進一步擴大美國貿易逆差。

  其中,農民及能源出口商很可能将首當其沖。據預測,美國小麥、大豆和棉花等農産品出口可能面臨兩位數的下滑,市場份額或被巴西、澳大利亞等競争對手占據。美國煤炭、石油、天然氣出口也将受到影響,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運輸成本上升,還可能影響制造業、零售業和物流業,進而導緻港口、批發貿易和消費行業失業率上升。

  中國造船的競争力,不是源自補貼,而是源自其經濟規模、創新及高效的供應鏈。中國造船企業之所以能夠領跑全球,是因爲有能力生産出高品質、高性價比且符合國際需求的産品。美國要做的,不是把中國當成替罪羊,而是集中力量通過研發和勞動力培訓打造現代化造船業;不是用加征關稅擾亂供應鏈,而是強化供應鏈;不是訴諸貿易保護主義行徑,而是推動公平競争。

  美國應該以史爲鑒。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關于海上貿易的聯邦法律《瓊斯法案》規定,美國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必須由美國制造、擁有并運營的船完成。該法的初衷是爲了确保在必要時刻,美國能夠依靠本國船隻進行運輸,但卻削弱了美國造船業的全球競争力。

  美國應該将目光投向自身,爲本國造船業的未來投資,而不是因爲中國造船業的成功而懲罰中國。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隻會催生更多問題。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3月26日社論

  原标題:Protectionist shipbuilding measures will create more problems for U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下一篇

已經沒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