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國際新聞 日本有識之士期待日中關系延續改善勢頭
公益廣告

日本有識之士期待日中關系延續改善勢頭

  新華社東京3月26日電(記者陳澤安 李子越)近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日外長會見等接連在日本東京舉行,一系列活動延續了近期中日關系改善的勢頭。日本有識之士認爲,日中關系的改善勢頭來之不易,應維護好兩國關系政治基礎。兩國應抓住當前雙邊關系回暖的契機,增進互信、加強合作,這不僅符合兩國利益,惠及兩國人民,也有利于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繁榮。

  關系趨暖升溫

  近期,中日在政治、經濟、人文等領域展開交流合作,兩國關系呈現改善發展的積極勢頭。

  去年11月,中日兩國領導人達成重要共識,同意按照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系,爲兩國關系發展指明方向、注入動力。

  去年年末以來,中日高級别政治對話、第二十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九次會議等活動相繼舉辦,兩國高層交往與各領域對話交流暢通密切。

  經濟方面,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日前在東京舉行,對話就加強綠色發展、生态環境、服務貿易等領域合作達成二十項重要共識,豐富了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在經濟領域的内涵。日本經濟界訪華團2月到訪中國,表示願持續擴大在華投資,爲兩國互利合作貢獻更多成果。

  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也亮點紛呈。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中國對持日本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日方此後表示将進一步放寬簽證政策,兩國人員往來将更加便利。去年年底,中日高級别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達成10項重要共識,将進一步推動青少年交流互訪,促進教育、體育、文娛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日本前外務省官員孫崎享表示,近來,日中關系呈現改善勢頭,令人贊賞。

  維護政治基礎

  日本有識之士指出,日中兩國關系的改善來之不易,維護好兩國關系政治基礎十分重要。雙方應當正視曆史、面向未來,增信釋疑、凝聚共識,進一步推動日中關系朝着正确方向發展。

  中日四個政治文件規定了兩國關系的大方向,奠定了中日關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礎,其中就妥善處理曆史、台灣問題立下了規矩。孫崎享認爲,日本應遵守相關承諾。日本法政大學教授白鳥浩說,日本需要尊重中國立場,顧及中國關切,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這将有助于維護東亞地區的穩定”。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80周年。日本無限合同會社首席經濟學家田代秀敏表示,日本當以史爲鑒、面向未來,秉持正确的曆史觀,并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中完整講述戰争的真相。

  當今世界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秩序面臨變亂加劇的嚴峻挑戰。中日互爲重要近鄰,兩國關系意義超越雙邊範疇,中日關系行穩緻遠不僅惠及兩國和兩國人民,也必将有利于地區和世界。

  白鳥浩說,兩國關系的改善發展将爲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注入正能量。田代秀敏也表示,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和層出不窮的全球挑戰,日中兩國增進互信、加強合作,能夠爲世界提供更多的穩定性和确定性。

  拓展合作空間

  日本各界人士認爲,随着日中兩國在多領域交流合作的升溫,雙方應延續這一良好勢頭,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助力兩國發展繁榮。

  日本“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認爲,日中保持睦鄰友好、實現共同發展,将助推日本的繁榮與進步。

  白鳥浩說,中國的科技實力正在迅速提升,日本可以借鑒中國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和應用,進一步推動本國數字化進程,日本可以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與中國共享經驗。田代秀敏指出,中國和日本可在高科技和高端制造領域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赢。

  人文交流是增進互信的重要途徑。日方人士認爲,加強人員往來、促進民間交流,能爲日中關系行穩緻遠提供有力支持,也能有效拓展深化兩國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松下控股集團全球副總裁本間哲朗說,一些日本民衆還不太了解中國的發展和變化。“我經常跟日本産業界人士說,百聞不如一見,希望他們能親自去中國看看,感受真正的中國。”

  日本國際政治經濟學家浜田和幸表示,日本與中國在曆史、文化、經濟等方面關系密切,促進兩國民間交往将進一步拓展兩國在經濟、教育、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