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科技 研究發現鳥類也存在“路怒症”
公益廣告

研究發現鳥類也存在“路怒症”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 交通擁堵等情形下不少人會有“路怒症”表現。在一項新研究中,英國英吉利拉斯金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調查了車輛噪音污染對加拉帕戈斯黃莺的影響,發現那些暴露在車輛噪音中的加拉帕戈斯黃莺也存在“路怒”傾向,即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

  加拉帕戈斯群島隸屬厄瓜多爾,距離厄瓜多爾本土約1000公裏,由于擁有大量獨特物種,被認爲是天然的生物實驗室。查爾斯・達爾文曾在其環球航行中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考察,爲其進化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然而,近幾十年來,随着旅遊業興起,當地常住人口每年增長超過6%,導緻島上的車輛數量增加。

  研究團隊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選取了兩個島進行實驗,共涉及黃莺分布較多的38個地點。其中有20個地點靠近道路,另外18個地點離道路較遠,超過100米。針對對照組黃莺,研究人員隻用揚聲器播放鳥鳴聲來模拟入侵者;而對于實驗組黃莺,除了播放模拟入侵者的鳥鳴聲,還同時伴有錄制的交通噪音。

  他們随後測量黃莺的鳴叫(通常用于驅趕入侵者)以及身體的攻擊行爲,例如靠近揚聲器并反複飛越揚聲器等。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在這兩個島上生活在道路附近的實驗組加拉帕戈斯黃莺都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而遠離道路的實驗組黃莺則都表現出較低的攻擊性。此外,無論其領地是否靠近道路,實驗組黃莺都提高了鳴叫的最低頻率,這有助于減少其鳴叫與低頻交通噪音的重疊。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期刊《動物行爲》上。論文通訊作者、英吉利拉斯金大學行爲生态學高級講師恰拉爾・阿克恰伊解釋說,鳥類在領地防禦中使用鳴叫作爲攻擊信号,如果交通等外部噪音幹擾了信号傳遞,那麽增加身體攻擊性是一種适當的反應。這一研究結果凸顯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行爲的影響,在動物保護工作中,需要考慮野生動物行爲的可塑性并制定策略以減輕噪音污染對它們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