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飛花文摘 停止“公關”操弄,做出正確抉擇
公益廣告

停止“公關”操弄,做出正確抉擇

作者:王雲杉

  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等資產,事件公開近一個月來,儘管面對強烈的輿論質疑,但有關企業並沒有採取負責任的行動。相反,有人寧願花錢搞“輿宣戰”,也不願坦誠回應事件、切實停止交割。從外國媒體“放風”,到網絡水軍“跟風”,這一套公關招數打得“密不透風”。然而,如此做法恰恰說明理屈心虛,有意粉飾,企圖掩蓋真相。

  26日,大量媒體引用美國彭博社的一條消息,聲稱長和出售港口的交易將“按原計劃”進行,並會在4月2日前簽訂協議。彭博社獲如此“獨家新聞”,網絡媒體積極“和應”解讀,這正是有關企業“外媒+網媒+水軍”的公關手段。

  外媒“放風”,攪渾水以轉移視線。為求“收回”巴拿馬港口,美國當局無所不用其極,動用媒體進行“認知戰”更是其慣用伎倆。香港的有關企業對此是積極配合、主動輸誠。例如,早在今年2月,外媒就放風“長和或失港口經營權”,營造有關企業“被迫出售”的形象;而交易消息公布後,《金融時報》“獨家”報導稱主要買家不是美國人,而是李家的“世交”意大利人;昨日彭博社又“獨家”報導簽約的具體日期,等等。如果不是有人刻意“放風”,這些外媒如何能得到這些“獨家”?

  網媒“收風”,放大錯誤信息。在相關企業眼中,外媒報導起的是發放“權威”消息的作用,要把水攪得更渾,還需要本地網媒的跟進。前日《南華早報》揭露一個驚人的消息:本地一家地產代理的負責人,月中收到長和內部聯繫人的要求,指示他在媒體撰文替交易辯解。其實,這不過是冰山一角。事件發生以來,在社交平台上出現各種所謂的“分析”,以及轉發外媒的“二次創作”,什麼“買家不是美國人是意大利人”、“中央一早並不反對交易”等說法不斷出現,誤導社會認知,打“民意牌”欺騙公眾。

  水軍“跟風”,持續製造虛假民意。僅有媒體報導還不夠,還要“民意”跟上。細心的市民可以發現,港口交易公布後,一些財經媒體平台上的“商界人士”,不去質疑交易是否符合香港及國家利益,反而不約而同地以“大刁”、“靚刁”等字眼稱讚這宗交易。一些社交平台上的KOL更是激動地為有關企業“鳴冤叫屈”,聲稱其“是受害者”雲雲。

  更有甚者,有媒體刊出的一系列苦口婆心規勸的文章,抹黑成“文革式批鬥”;而在內地的一些社交平台上,近日也出現大量新登記的賬號,發布所謂“不要為難正常交易”等言論。這些抹黑戰術,居心何在,已不言而喻。

  從外媒到網絡、從香港到內地、從發放失實信息到操弄引導輿論,一場大規模的“輿宣戰”正在白熱化進行。一個真正愛國愛港的企業何需如此?這一系列的操作,顯示了有關企業的所謂公關實力,但也暴露了心虛氣短、企圖掩蓋真相的目的,更加說明了該交易絕非所謂的“純商業考慮”。

  “怙慝而欲蓋彌章,不學於君子之道,雖智弗庸也。”事實不可能被掩蓋,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坦誠。在關乎國家及香港重大利益面前,相關企業應當停止精明但不聰明的公關操弄,切實回應公眾質疑,以實際行動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下一篇

已經沒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