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Osama Al-Hadad從戰火紛飛的也門逃抵多倫多皮爾遜機場申請庇護時,這位缺少身份證明文件的年輕人被帶到了機場附近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的移民拘留中心。
他在這裡呆了一個多月,身份得到核實後於2月19日獲釋。
令他驚訝的是,在這個位於機場附近的龐大三層建築群裏,被拘留者可以在宿舍單元自由活動,健身房、多信仰祈禱室、圖書館一應俱全,菜單還考慮到了不同飲食禁忌。”
他們關心我們的健康、飲食和日常生活,”Al-Hadad通過翻譯說,”這一點都不像被拘留,而是讓我想起了家的感覺。”
這與近期頻發的歐美公民被美國移民局拘留事件形成鮮明對比。就在上個月,一名大溫女企業家在亞利桑那私營拘留中心被關押12天,其家人控訴遭遇”非人待遇”。而川普政府將部分移民移送關塔那摩監獄的決策,更引發國際社會譁然。



敏感時刻,加拿大邊境管理局罕見邀請多家媒體,參觀了位於安省多倫多西區的加拿大最大移民拘留中心。

“非懲罰性”的臨時居所
加拿大有三大移民拘留中心。其中這次開放給媒體參觀的多倫多中心規模最大,可容納195人;其次是位於魁省拉瓦爾的拘留中心,約有150張床位;以及位於BC省素裏的拘留中心,有70張床位。

數據顯示,多倫多拘留中心的多數被拘留者是因身份核實或潛逃風險被暫扣,僅少數是待遣返的刑事罪犯。
CBSA移民執法行動主任Sajjad Bhatti反覆強調:拘留中心不是監獄。
每個新來者都會接受體檢並獲得衣物等必需品,48小時內即可參加首次準入聽證會。平均拘留期為15天。

這裡有不同宗教信仰的祈禱室、娛樂室、健身房、籃球場。被拘留者可以打電話聯繫國內的家人。食堂還提供多種口味餐食和素食。

Bhatti主任介紹說,中心會儘量讓拘留者的生活充實而豐富多彩,因為有事情做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快一些。
記者看到的房間內,牆壁雪白,兩張單人床上鋪着棕色毛毯,角落書架擺着私人物品,床頭還放着聖經。

公共區域裡,一小群女性正用不同語言交談,電視上播放着國際新聞。

$13億元的安全賭注
隨着美國關稅威脅逼近,加拿大正實施$13億元的邊境安全升級計劃。

CBSA內陸執法總幹事Carl Desmarais透露,已獲$5500萬元專款用於提升遣返能力,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將遣返數量提高25%。從2025年起每年驅逐2萬不符合居留條件者。
數據顯示,2024年加拿大遣返16860人,同比增加11%。而待遣返名單上還有48.5萬人。目前正在遣返過程中的有3萬多人,其中墨西哥、印度和美國公民位列前三名。

此外,遣返名單中有近3萬人去向不明。對此,Desmarais承認追查有難度:”他們不按傳喚出現,我們隻能簽發通緝令。”
目前遣返流程平均需1-2周,但如果當事人上訴,可能拖延數月。兩種移民哲學的十字路口
在每周舉行的瑜伽課上,來自12個國家的被拘留者正跟隨教練呼吸吐納。這種場景與美國移民拘留中心形成鮮明反差——後者被多次曝光擁擠、骯髒且缺乏法律服務。正如Al-Hadad的感嘆:”隻有在祖國和加拿大,我才被當人對待。”

移民律師Robert Israel Blanshay卻指出另一面:他代理的斯裏蘭卡客戶因無法證明身份已被拘三個月。”雖然環境乾淨安全,還能聯繫印度妻子,但本質上仍是剝奪自由。”

這種矛盾在兒童拘留問題上尤為突出。今年多倫多中心收容了3名隨監護人拘押的未成年人,較八年前的兩位數大幅下降。”拘留兒童絕對是最後手段,”Bhatti解釋。但Blanshay堅持認為:”任何情況下孩子都不該進拘留中心。”
同時,對拘留中心內的和諧氛圍,加拿大的網友也不以為然。網上的評論幾乎一面倒在抨擊加拿大移民局用納稅人的錢窮大方。
—他們想表明非法移民盡在掌控。但事實並非如此。
— 我們的邊境官員辜負了我們。

— 加拿大人真慷慨!對待非法進入者比他們自己的媽媽還要好。與此同時,加拿大人卻在高稅收和飛漲的物價下苦不堪言。這真是一個很棒的廣告——告訴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忘掉美國,來加拿大吧!”
— 這新聞不錯!但為什麼?為什麼你們這樣亂花我們的稅款?
—真想知道,為什麼跑來避難的都是些大男人?婦女和孩子們在哪裡?為什麼他們留在自己的國家是安全的,這些男人就不行?

從網友的評論不難看出,隨着加拿大內部的住房危機持續和生活成本攀升,以及政府收緊邊境政策,這種人道主義傳統正經受考驗。當記者離開時,公告欄新貼出的《2025-2027年執法計劃》在夕陽下反着光,上面寫着:”安全與尊嚴的平衡,需要智慧和勇氣。”這或許是對當下移民困境最精準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