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據所謂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向相關港媒透露,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於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這被媒體普遍解讀為“暫緩交易”,請注意“暫緩”,並非“取消”。此前有消息稱,長和原定4月2日前簽訂最終協議,但香港《南華早報》曾稱,4月2日並不是“真正的最後期限”,也就是說,“暫緩”可能都稱不上。更可能的情況,這是李嘉誠在各方壓力之下玩的一出緩兵之計,也符合他的一貫行事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差不多前後腳的時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回答了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的提問,表示注意到此(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放出來的信息代表官方態度,更權威,更值得重視,可以幫助我們看清真相。相比之下,長和向港媒的放風,則是掩蓋真相以及其心虛操作的煙霧彈。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簡短卻明確的回應中,我們可以看出,長和玩的這些小把戲,可能騙得了一些天真的人士,但騙不了國家監管部門的眼睛,對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國家相關監管部門是一定會出手的。
李嘉誠家族在香港及歐美世界經營已久,注意樹立人設,也擅長操弄輿論。從這件事暴露引發各方質疑和批判至今,境外輿論場在短時間內冒出不少替李嘉誠喊冤叫屈的聲音,邏輯甚至話術都差不多。連內地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台也出現了一批“三無賬號”替李嘉誠洗地。如果說他們不是被操縱的槍手水軍,很難有人信。面對如此覆雜的信息,香港民眾更要擦亮眼睛。
這件事的真相不但不覆雜,反而是非常簡單明了的。它就是某個財團家族對美國經濟脅迫的秒跪,以及對本國國家利益的背叛,換句話說,是財團私心私利與國家利益之間的沖突。這是大是大非、大義大節,沒有所謂中間立場。疾風知勁草,闆蕩識誠臣。在這件事的表現,將成為李嘉誠家族乃至長和企業永久的歷史污點。
在長和手中,巴拿馬港口是賺錢的工具,但如果交給美方控制,它就會變成傷害中國利益的利器,對這一點,特朗普政府不但沒有絲毫隱晦,還大肆宣揚,長和不可能裝作不知道。沒有脫離國家利益的資本安全,也沒有淩駕於主權之上的商業邏輯。當《大公報》以“千古罵名”警示資本立場時,當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質問“商人有沒有祖國”,歷史終將證明,唯有將企業命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實現真正的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