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換彙詐騙的事件不少見,但你見過客戶和換彙公司雙雙被騙的故事嗎?據CTV News報道,華人王女士在BC省一家換彙公司辦理業務時,因第三方黑客的“插足”介入,導緻整個交易過程被操控。最終導緻王女士損失了10萬加元。

事件始于2023年10月30日,王女士親自前往一家名爲XHD的換彙公司門店。

由于”緊急用途”,她需要将人民币兌換成10萬加元,雖然王女士并沒透露具體門店位置,但經媒體查證,這家公司在列治文設有總部,很可能就是王女士光顧的店鋪位置。由于王女士計劃先在加拿大開戶再通過中國銀行進行電子彙款,當天并沒立即完成交易或簽署協議,隻是添加了對接的華人員工L的WhatsApp賬号以便後續聯系。
就在當天晚上,員工L主動聯系王女士詢問開戶進展。10月31日,王女士回複最早要等到周五才能預約開戶,L便建議下周再辦理轉賬,因爲當時北京時間已是周六早上,銀行的處理速度較慢。至此,一切交流都還正常。黑客的“空降”然而,兩天後,王女士再次開啓對話時,想不到的狗血劇情已悄然發生,黑客在此時突然登上了員工L的賬戶,披上了L的馬甲,繼續與王女士對話。

當王女士詢問彙率時,僞裝成L的黑客先是表示”今天無法轉賬”,這個回答與之前L的建議完美銜接,讓王女士沒法發現破綻。緊接着,11分鍾後黑客又主動報出5.445的當日實時彙率,經兩人交流,兩人協商鎖定在5.44,并表示當晚王女士先進行轉賬,款項将于周六到賬。

約20分鍾後,黑客提供了一個中國銀行賬戶,告訴王女士轉入54.4萬元人民币。晚上8點27分,王女士準備向黑客提供的賬戶轉賬,并發送了一張手機截圖,截圖上顯示:“提醒大家警惕網上電彙詐騙。”不過,這類警告信息在中國銀行進行大額轉賬時都會自動彈出,并不算意外。但王女士這時仍有所警惕,便詢問黑客爲何會收到這條提醒。黑客則“貼心”地指導王女士如何回答銀行的詢問,幾分鍾後,王女士成功完成交易,并附上了一張轉賬截圖發給黑客。

得手後的黑客甚至有點貪得無厭,試圖誘騙王女士追加20萬人民币彙款,再被王女士婉拒後,便沒有了回複。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裏,王女士不斷向黑客确認合同何時發送,以及是否确定第二天資金會到賬。可想而知,黑客在完成“KPI”後便迅速“跑路”。直到晚上9點45分,發現異常的王女士連續發送問号後,真正的員工L收到了信息提醒,看到了空白的對話記錄,立馬意識到賬号被盜,建議讓她報警。
最終,王女士被騙走了54.4萬元人民币。XHD随後在加拿大報警,王女士則在北京報案。
但跨國詐騙本就難以偵破,再加上雙方對黑客的身份和信息一無所知,這筆錢能追回的概率實屬渺茫。
法院判決
王女士不甘心,認爲自己的損失是因換彙公司旗下人員的賬戶被盜所緻,因此将該換彙公司告上了民事法庭(CRT)的小額索賠庭。 要知道,此類小額索賠庭通常隻處理最高賠償金額爲5000加元的民事糾紛, 法庭審理前認爲該案件涉及的金額已超出小額法庭的管轄範圍,便詢問王女士是否堅持通過小額索賠程序。
如果堅持,她将無法索取5000加元以上的額外賠償。王女士表示願意放棄超額部分的索賠,因爲目前她無法通過加拿大其他法院追讨剩餘金額,因此希望法庭能進行裁決。
然而,在法院核查資料後發現,無論是王女士還是換彙公司,都遭遇了性質不同的欺詐行爲。法院還證實了XHD與王女士所彙款的中國銀行賬戶持有人并無共謀詐騙嫌疑,再次确認此事爲第三方的黑客所爲,并且XHD本身擁有标準的換彙流程、賬戶信息及合法的加拿大電彙合同,但王女士在未簽訂合同前便提前彙款,且沒有充分核實黑客提供的信息。因此,法院最後判定是王女士在處理個人财務時存在過失,并駁回了她的索賠請求。 與此同時,法院也駁回了 XHD以王女士诽謗公司爲由的反訴請求。
不僅是王女士遇到了詐騙,多年來,華人因電彙被騙的案例屢見不鮮。小編的一位朋友X也因過于信任一家沒在加拿大注冊的彙款公司,最終落入龐氏騙局的伎倆,最終被騙走了80萬人民币。兩年過去了,她仍無法追回這筆錢。
換彙是許多華人的剛需,難以避免。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華人對換彙的需求,鑽跨國金融監管的灰色地帶實施詐騙,而此類案件往往難以追回損失。因此,提醒廣大華人,在有換彙需求時一定要謹慎行事,核實對方的正規性和合法性。如有疑慮,可選擇通過國内正規銀行進行跨國彙款,避免因貪圖低手續費或彙率優惠而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