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位頂級科學家從海外回到中國。而在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一領域也有頂級人才回國任教。
據香港《南華早報》3月28日報道,電動汽車控制系統專家徐福國日前放棄了一項由日本政府資助、投資高達45億日元(約合3000萬美元、2.2元億人民幣)的重大項目,轉而加入大連理工大學。徐福國在日本工作了十年,包括曾為豐田汽車開展開創性研究,並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汽車項目中擔任領導角色。當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他希望增強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優勢。
報道稱,盡管離職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徐福國已於本月回到中國,在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擔任教授。而他回國之際,正值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劇變——曾經一枝獨秀的日本汽車業,如今正艱難追趕中國的創新步伐與市場勢頭。

大連理工大學教師介紹頁 大連理工大學網站
徐福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工程方面,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控制,這是驅動汽車前進的主要部件;智能網聯汽車及其自動駕駛決策與控制;電網中電動汽車的充電控制;以及控制理論的研究。
在2012年和2016年,徐福國先後獲得燕山大學自動化專業學士及碩士學位,隨後赴日本上智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9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他又在該校工程與應用科學系完成了兩年博士後研究,還先後在日本東京都市大學和日本千葉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在日本這樣一個以全球汽車工業主導地位而聞名的國家,徐福國領導了許多日本汽車制造商委托的研究項目。
2016年至2021年,徐福國曾主導豐田汽車兩個關鍵子課題研究:一是智能混合動力汽車的最優控制技術,二是大型電動汽車的最優充電控制技術。這些研究,隸屬於豐田開發下一代發動機控制技術的核心項目。
最近,他還在日本新能源和工業技術開發組織(NEDO)發起的一項重大政府項目中擔任領導角色,該項目旨在提高乘用車和商用車合成燃料的使用效率。該項目涉及31所日本大學,包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以及75家汽車公司。
《南華早報》稱,在大連理工大學網站此前的教師介紹中,曾指出徐福國參與的這一項45億日元的項目原定於2022年至2027年進行,但相關信息已於3月26日修改,未標注具體撥款金額,時間範圍也變為2022年至2025年。對此,《南華早報》試圖了解情況,但目前校方拒絕置評。
校方介紹頁面還顯示,近年來,徐福國在Automatica、IEEE TVT、IEEE TITS等多個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
《南華早報》指出,隨著電動汽車轉型加速,曾經被認為是效率和可靠性先驅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正面臨中國制造商從技術到市場份額的全方位挑戰,這一點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尤為明顯。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在今年1月的一份文件中表示:“日本汽車工業曾經是全球領導者,但新技術變革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削弱了其競爭優勢。”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近年來西方科研環境惡化,越來越多的海外科學家選擇回國任職,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湧現一股世界頂尖科學家的加盟潮。
《南華早報》早前評論指出,在個人發展機會之外,這些研究人員還有著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歸屬感、擔心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環境等。但不論是華裔還是外國專家,都表示中國不斷提升的學術實力和青年人才儲備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