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GTA)正在經歷一場令人擔憂的“中產大逃亡”。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超過8萬人攜家帶口逃離GTA,而他們帶走的不僅是育兒玩具和搬家紙箱,更是這座城市的未來競爭力。
梅根·班尼特和丈夫金在兒子出生後,決定離開多倫多。儘管他們在多倫多Cabbagetown社區住着一套價格合理、租金受控的兩居室公寓,但空間明顯已經不夠用了。38歲的母親貝內特說:“我65%的時間都在家辦公,所以兒子的房間同時也是我的辦公室,但我們知道,隨着孩子長大,我們遲早得換個更大的地方。可如今在多倫多買房根本不現實。”
雖然這對夫婦因低租金得以攢下一筆首付款,但遠不足以在大多倫多地區(GTA)買房。根據多倫多地產局(TREB)的數據,截至2025年2月,GTA地區獨立屋的均價為1,445,879加元。於是,去年9月,這對夫婦在倫敦(London)郊外的St. Thomas買下了一套獨立屋,帶着3歲的孩子在安省西南部的這座小鎮開啟了新的生活。
他們不是個例。根據渥太華大學智庫Missing Middle Initiative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這對夫婦的選擇和經歷在年輕家庭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種趨勢正對GTA的經濟構成潛在威脅。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中,從GTA遷出到加拿大其他地區的人數比從其他地區遷入該地區的人數多出大約8萬人。年輕家庭是人口外流的主力軍,25至34歲之間的人群和5歲以下的兒童占比較大。
這一趨勢始於2015年並正在加速發展。10年前,每年的淨流失人口隻有20,000人。這種人口外流並不意味着GTA面臨人口減少的風險,該地區依然憑藉出生率和移民維持人口增長。但危機在於: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留下的人,要麼是買得起百萬住宅的富人,要麼是根本搬不起家的窮人。
多倫多金融科技專家埃裏克·德·隆巴迪算的一筆賬引發全網共鳴:多倫多一個有子女家庭的收入中位數收入約為13.3萬加元。按照35%的償債比率計算,他們每月最多能負擔3,800加元的住房開支。扣除合理開支後,其月供應該控制在3,200加元以內。根據當前利率水平,這意味着他們所能承擔的貸款額度在50萬至60萬加元之間,理論可負擔房價為65萬至75萬加元。但現實是,在多倫多建造一套新的家庭住房(例如1,200至2,000平方英尺的平層或聯排別墅),僅稅費成本就超過25萬加元,最終售價往往高達120萬至150萬加元。
隆巴迪憤怒地寫道:“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省級和市政的官員們竟然沉浸在幻想中——當新建住房僅‘稅費’就吞噬一個普通家庭貸款能力的一半時,他們仍堅稱這不會影響住房可負擔性。” “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多數政客,無論左派還是右派,幾乎都公開敵視他們所代表的中產階級——儘管他們口口聲聲承諾要讓“中產階級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實際作為卻恰恰相反。這幾乎每天都令我憤怒。我們正被幻想所統治,而不是現實。這種荒謬的放縱早該終結了。”
眼下正值聯邦選舉期,各大政黨紛紛承諾“給中產減稅”。然而,前加拿大央行行長David Dodge卻表示,隨着貿易戰爆發,中產階級的減稅承諾幾乎隻是“鏡花水月”,不切實際。Dodge指出,他認為目前任何聲稱要為中產階級減稅的政客,都是在誤導加拿大公眾。他說:“我認為政客們在這方面完全不誠實,給了加拿大人錯誤的期待。”Dodge指出,面對關稅戰,政各級政府將不得不重新調整財政重點,不僅要削減開支、鼓勵儲蓄,還必須認真考慮針對投資與資本風險承擔者的減稅政策,以增強加拿大經濟的韌性與未來增長能力。他說:“任何一個政府在此時承諾要為中產階級大幅減稅、提高福利、提供更好公共服務,都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