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大選如火如荼,以往曆屆大選,選民關注議題多數都是國内事務、經濟民生、社會治安等等。這次大選因爲川普的關稅威脅,“抗美、抗稅”似乎成了主軸,于是就有了誰最有能力領導加拿大與南方鄰居打關稅戰的問題,誰更有經驗和政治曆煉的問題,執政黨在位多年弄出的爛攤子似乎都不重要了。

嚴格地講,這次大選就是保守黨和自由黨的較量,保守黨黨領博勵治是年輕的政治老将,自由黨黨領卡尼是年長的銀行家,這倆人一位45歲正當年,另一位60歲步入暮年。他們倆究竟誰更有能力領導國家,究竟誰更适合在當下困境中當好國家總理?這是很多選民關心的事。
卡尼能在自由黨危難之中成爲黨領乃至當上總理,這與他的背景有關,他當過加拿大和英國央行行長及不少國際金融公司高管。
但是除了這些經曆之外,卡尼似乎并沒有任何領導國家或地方政府工作的經驗,也沒有議會政治的閱曆。他畢生推崇的綠色經濟淨零排放理念,又常常因爲窒息經濟發展,被國際輿論诟病爲是災難。
卡尼及團隊在競選拉票時常常拿他的金融背景誇耀,媒體及部分選民也信以爲真。但是央行行長的履曆是否就等于總理職位的上崗證?至少目前西方社會還沒有任何國家的總統、首相、總理是由央行行長轉業的。
加拿大和英國央行是國家金融機構的組成部分,行長是負責銀行業務貨币政策的技術專業人士,他不屬于政府閣員和經濟決策人,國家經濟發展的決定主要由财長及總理内閣作出。正如杜魯多政府的10元托兒計劃、假期免稅舉措等等,都沒央行行長什麽事。即便方慧蘭搞的财政預算赤字再高,行長也隻有吃瓜的份。
那種認爲銀行行長懂宏觀經濟,是國家經濟重要決策人的看法是錯的。根據前總理哈珀的解畫,卡尼任加拿大行行長時并未參與政府經濟決策,2008年渡過金融危機的功臣也不是他。由此可見,卡尼自己及團隊将他包裝成懂政府經濟的領袖型人物,這誇大其詞了。
聯邦自由黨爲了拉擡持續已久的低迷民意,終于拱出卡尼上台,他能否帶領加拿大出低谷?能否挽救自由黨于水火之中?能否擔當起領導國家重任?并非閃亮的行長金招牌所能決定的。
有意思的是,作爲毫無政府經驗的政治素人,卡尼卻常常把對手博勵治的政治履曆講得非常不堪。每當博勵治批評卡尼并指出自由黨問題時,卡尼就不屑地反擊稱對手不過是畢生政客。
與卡尼相比,博勵治政壇經驗豐富早被公認,這種經驗對任何從政人士而言,無疑是财富更多于拖累。卡尼爲什麽反複攻擊對手的政治經驗?無非是因爲自己在這方面的蒼白。其實卡尼的前任杜魯多離開教師崗位後就一直在政治圈打滾,而且還幹了多年總理。如果卡尼真要把對手的政治經曆當負面指責,還不如去回首一下他前任的9年施政。
博勵治是25歲當選爲保守黨國會議員,至今已有20多年政壇經驗。他從政前,曾爲加拿大電信研科公司做過客服,并就職于一間艾爾伯塔省的報社,他在卡加利大學修讀國際關系,兼修商業研究。1999年大二時,他在麥格納國際“作爲總理,我會……”的征文比賽中獲得大獎及10,000元獎金,從此對政治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成爲國會議員之前,博勵治還與人合夥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爲3D Contact Inc.的公司,專注于提供社會傳播、民意調查和研究服務。
從以上事實看,稱博勵治沒打過一天工的說法是錯的。當然與銀行家相比,社會上有些工作可能未必那麽耀眼,可正是因爲那種普通人習以爲常、賴以生存的行當,才讓有政治抱負人士通過這種“接地氣”的經曆去接觸社會、體驗民情。
2006年哈珀上台執政,在長達9年的時間内,博勵治擔任過哈珀政府的兩個内閣部長。2015年之後,他又在希爾和奧圖的反對黨影子内閣中擔任過影子内閣部長、财經事務發言人。
既打過工也創過業,年僅25歲就當選爲國會議員,還出任過執政黨的内閣部長,當過反對黨的影子内閣部長,又有20多年的議會政治的正反兩面的見聞,這種閱曆和經驗在加拿大政壇上還不多見。這對打好總理這份工究竟有利還是不利?相信任何客觀的回答都是“有利”!
如果因爲自己曾經是銀行界大佬,就貶低對手長期從政曆史,這是不關心社會、不接地氣、不解民情的心态作怪。
所謂政客就是長期在政治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一旦他們在政治舞台上有了被銘記的政績,可能就被人稱爲政治家。銀行家是專業,政治家也是專業,這兩者并不抵觸。可是作爲政府總理,他需要的是綜合能力的體現,絕非某單方面的專長。加拿大不缺銀行家、金融家,缺的是優秀的政治家,從最近9年自由黨政府的施政看,這方面教訓尤爲深刻!
加美關稅戰暫時停不了,盡管從長遠看,談判取代報複對抗才是出路。但怎麽在當前困難時期展現領導力?怎麽妥善處理與不可捉摸的鄰居的關系?這就與未來總理的綜合能力及政壇曆練有關。
卡尼與博勵治之間,一位沒有政壇經驗,又高高在上,頑固笃信零排放經濟理念,堪稱不谙世事的銀行精英。另一位有過基層工作和創業經曆,在國會長期擔任代議士,既了解民情與社會,也見過不同政府的良政與劣政、成功與失敗,還有執政黨與反對黨的内閣經驗。這倆人之間,哪位更熟悉政府事務?更了解國家困難?更有辦法對症下藥?更有能力與美國打交道呢?答案不言而喻。
政治家與銀行家,加拿大需要什麽“家”?當然是有經驗的優秀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