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文化中國行丨國潮風勁吹 春日文旅向“新”而行
公益廣告

文化中國行丨國潮風勁吹 春日文旅向“新”而行

  在江蘇拈花灣,春色“搭配”唐風宋韻建築,吸引遊客身着漢服拍照;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遊園驚夢”悠揚婉轉,帶領觀衆體驗盎然春意;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春風與旋律交織,沉浸式音樂會爲遊客“解鎖”更多春日驚喜……

  陽春三月,草木蔓發,各地迎來以“春日”爲主題的文化活動熱潮。觀演出、品民俗、享美食、賞花景,民衆出遊熱情高漲,傳遞出對“詩與遠方”的美好向往。

  當春日遊遇上國潮風,賞花場景不止于“走馬觀花”,遊客越來越熱衷于身着漢服品茶、聽戲,讓踏青賞花更顯詩意畫意;限定春茶與當季特色菜肴更是遊客的心頭好,春筍宴、櫻花糕、玫瑰餅……各地精心打造“舌尖上的春天”,開啓“味蕾尋鮮”之旅。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春日踏春漢服”“我家的春天真好吃”等話題引發網友廣泛參與。“結伴踏青,最喜歡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氛圍濃厚的地方!”剛剛“打卡”湖北花鄉茶谷的蘇女士告訴人民網記者,“暢遊湖光春色,誦讀詩詞是我們旅行中的雅趣。”

  這個春天,春日文旅場景不斷“上新”,蘊含着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民俗體驗遊受到遊客歡迎。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的“花朝霓裳・錦繡春行”活動上,市民遊客穿着漢服踏青賞花,沉浸式體驗非遺市集、中醫藥文化;位于湖北武漢的東湖風景區推出了水陸賞櫻遊線,遊客身着各式傳統服飾,沿着《楚辭》裏的滄浪亭、行吟閣體驗荊楚春意。

  不僅“賞花經濟”紅火,文化消費需求也在春季得到集中釋放,舞劇、演唱會、音樂節等文化活動同樣熱度不減。

  這個春天,上海昆劇團重演經典劇目《牡丹亭》,以精緻的唱腔、細膩的表演,開拓傳統文化的當代審美意蘊,帶觀衆領略“詩意春天”;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推出自然風物雅集、“打包春天”創作、“春日時時鳴”遊園集章活動,讓遊客在遊覽春色中感受良渚文化的深厚底蘊。

  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交相輝映,正是旅遊業綻放持久魅力的關鍵。依托着中華文明的豐厚底蘊,各地文旅精品持續“上新”,極大豐富了遊客的出行體驗,成爲拉動消費的新“引擎”。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文化、藝術正在以顯而易見的速度重構消費場景,“随着旅遊消費的增長,必然會帶動旅遊投資的增長,進而帶動整個旅遊經濟和整個經濟體系的繁榮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