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AI發展是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要求。圖為在聚焦「人工智能+」的中關村展示中心,人形機器人「天工」向參觀者揮手。\新華社
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近期公布,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符天凡博士,已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加盟南京大學,擔任計算機學院準聘副教授,並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
除符天凡外,國際知名AI專家、IEEE Fellow齊國君近期也歸國加盟西湖大學。根據史丹福大學報告統計顯示,僅2020-2021年間,就有兩千多位華人科學家離開美國科研機構,回到中國開展研究,其中不乏AI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餘有成認為,眾多國際知名AI專家歸國,顯示我國AI產業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蘊含着無限發展機遇。
今年32歲的符天凡先後於2015年和2018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23年獲得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隨即受聘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
符天凡的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賦能的藥物發現、人工智能賦能的科學發現、大語言模型,在Nature、Nature Chemical Biology等知名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研究成果被國際著名學者評價為「首個方法」、「先進水平」等,並應用於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他翻譯的《深度學習》銷量達50餘萬冊。
年輕海歸緻力發展生物醫學AI+
2024年12月,符天凡決定歸國。至於原因,符天凡表示,中國對高等教育不斷增長的投入和南京大學在基礎科學方面的優勢,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一片沃土。在海外漂泊數年,能夠回到家人身邊也是他做出這一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符天凡希望能夠抓住中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尤其是在製藥研究方面。他說,中國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生物醫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發展。
目前,符天凡正計劃在南京大學組建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力求加速藥物開發進程中的關鍵環節,並計劃與製藥公司合作,幫助候選藥物更接近市場批準。通過利用人工智能的強大力量,縮短開發時間,並降低藥物發現的成本。
政策有效降低AI產業研發成本
幾乎與此同時,西湖大學官網也公布,在美國工作十幾年的人工智能專家齊國君,回國加盟西湖大學,領導「MAPLE實驗室」團隊。齊國君是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聯合會會士(IAPR Fellow)、國際計算機協會傑出科學家,曾在IBM和美國中佛羅裏達大學計算機系任職,2018年就任華為美國研究中心技術副總裁兼首席AI科學家,之後創立OPPO西雅圖研究中心。
更早之前,還有多位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放棄國外高薪工作回國發展(見附表)。餘有成指出,中國AI產業既有較大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還有政策扶持。以藥物研究為例,近幾年中國生物醫藥迅猛發展,AI賦能更為這一產業開闢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出台的眾多扶持AI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AI產業研發創新的成本和風險。這些都成為吸引眾多國際知名AI專家歸國的重要因素,相信隨着中國AI產業的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的海外高端人才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