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國際新聞 科普丨緬甸地震破壞力緣何如此巨大
公益廣告

科普丨緬甸地震破壞力緣何如此巨大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張曉茹)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29日說,28日發生的強烈地震已導緻上千人死亡。此外,毗鄰緬甸的泰國、老撾多地均有強烈震感,并有不同程度人員傷亡、建築倒塌。緬甸此次所遇地震的破壞力緣何如此巨大?

  震級大震源淺餘震多

  雖然國際上不同機構對緬甸此次地震的測量結果暫有差異,但總體都顯示這是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信息網消息,緬甸實皆省西北部28日發生7.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與氣候災害榮譽教授比爾・麥圭爾指出,這可能是70多年來緬甸的大陸區域發生的最大地震,地震震級之大、震源之淺,大大增強其破壞性。“已經發生了一次相當大的餘震,預計還會有更多。這将導緻一些脆弱的建築物倒塌,并使救援人員的工作更具挑戰性。”

  緬甸氣象和水文局29日淩晨發布消息說,已監測到12次餘震,餘震最高震級爲7.5級,最低震級爲2.8級。

  實皆斷裂帶“火藥桶”

  在全球地質闆塊中,印度闆塊與歐亞闆塊的碰撞形成了多個地質斷裂帶,在緬甸所在區域形成了南北走向、長達1200公裏的實皆斷裂帶。這裏平均每年滑動錯位幾厘米距離,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斷層之一。

  曆史上,實皆斷裂帶曾經曆多次強震,20世紀以來就已發生多次7級以上地震。數據顯示,最近一次實皆斷裂帶發生的7.5級以上大地震是在1946年,距今已有70多年,闆塊活動和推移形成的能量已長期積累,正如一個可能被引爆的“火藥桶”。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物理學家邁克爾・斯特克勒解釋說,當活動的闆塊被卡住時,擠壓形成的應力就會增加,“在幾十年或幾百年的時間裏,應力的增加非常緩慢,然後突然之間,岩石闆塊會發生跳躍”,就引發了地震。

  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韋學院地球科學系專家伊昂・沃特金森指出,實皆斷裂帶不像有些斷裂帶那樣地震頻繁,但如發生地震則震級較高。這些地震震源較淺,通常約10至15千米,這意味着地震能量在到達地表時不會消散太多。

  恐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實皆斷裂帶途經緬甸多個核心城市與人口稠密區,重要城市内比都、曼德勒都在其影響範圍中。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發布消息說,此次地震就發生在曼德勒市附近。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也是該國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受影響地區的許多建築抗震能力較弱。在曼德勒,地震摧毀了多座建築,包括該市最大的寺廟之一。據《緬甸環球新光報》報道,地震導緻多地建築物以及橋梁倒塌,其中一座橋梁位于曼德勒和仰光之間的一條主要高速公路上。

  地震發生後,緬甸官方公布的傷亡數據迅速攀升。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地震死亡人數已超過千人,受傷人數爲2376人,并表示傷亡人數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美國地質調查局相關項目甚至預測,本次地震有60%的可能性會導緻超過1萬人死亡。英國地質勘查研究所地震學家布賴恩・巴普蒂說:“當一場大地震發生在一個有100多萬人口的地區,其中許多人住在脆弱的建築裏,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緬甸領導人敏昂萊28日在媒體發表講話時呼籲各國、各組織和民衆對緬甸地震災區提供援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聯合國系統正動員力量向受地震影響的東南亞民衆提供援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