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西村大院全景。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在中國偌大的歷史版圖上,成都是唯一建城以來城名未改、城址未變的城市,它帶着蓬勃的生命力,一邊延續歷史,一邊創造未來。今年以來,屢破全球票房紀錄、創造現象級熱度的「成都造」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斬獲全球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的成都建築師劉家琨設計的建築,都成為成都連接過去與未來、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作品」。
「城市傾向於將不同的功能分區規劃,但劉家琨反其道而行之,將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整合在一起,並保持了微妙的平衡。」2025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主席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認為,在這個城市快速發展的時代,劉家琨的作品有可能提供富有影響力的新思路,以應對城市化自身所帶來的挑戰。
「建築應該揭示一些東西─它應該概括、凝練和展示地方的內在品質。它有能力塑造人類行為和營造氛圍,提供寧靜和詩意的感覺,喚起同情心和仁愛,培養休戚與共的社區意識。」過去40年間,劉家琨和團隊在全國各地打造出30多個項目,涵蓋學術和文化機構、城市空間、商業建築和城市規劃,重新定義了建築與社區、歷史、自然的關係。連日來,記者穿梭在大街小巷,探訪劉家琨設計的作品,也在Citywalk中看見成都的更多側面和建築背後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