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科技 人類首座核聚變-裂變混合發電廠落子南昌?知情人士回應
公益廣告

人類首座核聚變-裂變混合發電廠落子南昌?知情人士回應

人類終極能源,又在A股“突破”。最近幾個交易日,可控核聚變闆塊大爆發,掀起漲停潮。這與標志性工程迎來可喜進展息息相關——位於四川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首次實現原子核和電子溫度均突破1億攝氏度,進入燃燒實驗新階段。除此之外,澎湃新聞注意到,一則“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首座聚變-裂變混合發電廠”的外媒報道也是此輪行情的直接催化劑。

“倒計時四年,見證奇跡!徹底改寫能源史!”自媒體對此的描述更為浮誇。3月29日,據澎湃新聞多方核查,相關報道存在多處信息失真。目前,該項目處於前期階段,以研究為主,後續能否走向商業電站存在很大不確定性。“2030年前將100兆瓦的世界首座聚變-裂變電廠並入電網”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有文章稱,該項目由中國核工業集團與江西聯創光電聯合推進,選址江西南昌瑤湖科學島,目標在2030年前建成並實現並網。澎湃新聞梳理發現,項目信息最早可追溯至江西省電子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11月在其官網發布的消息,稱江西聯創光電超導應用有限公司和中核聚變(成都)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訂協議,采用全新技術路線,聯合建設可控核聚變項目,技術目標Q值大於30,實現連續發電功率100MW,該項目擬落戶江西省,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200億元。但該文並未明確提出“2030年前”這一時間節點。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聯創光電超導公司創立於2019年6月,法定代表人伍銳。伍銳也是江西省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46%。

伍銳為實控人的另一家企業聯創光電(600363.SH)在資本市場聚變熱潮中受益頗豐,從2024年9月的每股22元爆漲至最新收盤價62.68元。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半導體激光系列及航天微電子元器件、背光源及應用產品、光電通信纜、智能裝備纜及金屬材料、智能控制產品。

29日,聯創光電向媒體證實了2030年建成聚變電站的說法,但表示公司不是該項目主導方,主要向項目提供高溫超導材料。

近日,《中國核建-中核二三星火1號高溫超導混合堆一期工程環境評價報告服務項目采購公告》在招標采購網站發布,也未明確項目的建設時間表。

一位了解項目細節的聚變領域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該項目仍處於前期階段,以研究為主,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稱西物院)參與了前期工作,但項目的後續商業化推進有不確定性。該人士稱,純聚變堆要實現大的Q值(聚變能量增益)難度很大,混合堆的能量增殖難度相對較低、聚變條件不像純聚變堆那麽嚴苛。

西物院官網顯示,該院對實驗聚變-裂變混合堆的設計研究可追溯至“九五”時期。

混合堆走向商業化電站的一大挑戰來源於我國內陸核電建設尚無明確時間表,短期內預計不會放開審批。據澎湃新聞了解,各核電業主現階段對於內陸核電還是以廠址保護、繼續研究為主,內陸省份建商業核電站暫無可能性。

上述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稱,實驗電站和商業電站的廠址要求完全不同。在研究階段,對廠址的要求相對少,若要進一步成為商業發電的項目,將面臨極為嚴格覆雜的選址和審批。

混合堆也面臨多重技術瓶頸。僅在材料方面,聚變反應產生的高能中子流(14.1MeV)對結構材料的損傷強度是裂變堆的100倍。相關資料顯示,現有鎢合金在1億攝氏度環境下隻能維持數百小時,而商業化電站要求20年免維護。俄羅斯DEMO混合堆項目因無法解決液態鋰鉛合金對反應堆壁的腐蝕,已暫停建設;美國NIF實驗室至今未找到能承受Q值30工況的材料。此外,氚作為聚變燃料,年產量受限,混合堆的燃料循環難以為繼。ITER官方報告明確指出,氚自持至少需要TBR≥1.3,目前技術無法實現。

此外,從設計技術到制造技術與工藝的多次疊代、資金的籌集、新設備的研制、核能特殊的長周期建設,都決定了要在不足五年時間裏建成全球首座聚變-裂變混合發電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據澎湃新聞觀察,近年來被稱為“完美能源”的核聚變頻頻成為資本市場炒作的對象。但能源革命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腳踏實地。中國在EAST裝置403秒高約束運行、“中國環流三號”實現“雙億度”等聚變基礎研究領域確實取得矚目進展,但實驗室突破不等於工程可行,技術驗證也不等於商業落地。

以“中國環流三號”為例,其目標是驗證聚變堆物理與工程相關技術的可行性,還不是直接發電。按照我國核能發展戰略,其應用預計在本世紀中葉(約2050年前後)實現,預計2045年左右進入示範階段,有望在2050年前後商業化發電。後續還需突破穩態運行、材料與工程、經濟性等瓶頸。

為了合力攻堅,除了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和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這兩支聚變研究主力軍之外,真金白銀大手筆投入、為未來聚變堆商業化應用打基礎的國內可控核聚變“聯隊”也逐漸成形。

去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團牽頭,聯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宣告成立,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籌)正式揭牌。截至去年底,該聯合體成員單位增至33家。中國核電(601985)、浙能電力(600023)2月28日公告增資入股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投資金額分別達10億元、7.5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