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特朗普的最新表态,4月2日美國政府将對全球開始征收“對等關稅”,并針對特定行業征收額外關稅。特朗普上任兩個多月來,美國的“關稅大棒”揮向全球,引發美國國内甚至其傳統盟友的強烈反對。特朗普爲何一意孤行?到底誰将爲關稅埋單?
特朗普爲何對加征關稅執念重重?
初春時節,美國的農民們開始了一年的忙碌。但相比往年,今年的農民們多了一份難抑的擔心。随着“對等關稅”實施日期的臨近,不少美國農戶即将面臨常用的加拿大肥料價格上漲,以及他國高額的報複性關稅導緻美農産品利潤空間的壓縮。
同樣感到焦慮的,還有汽車、挖掘機、航空航天甚至是碳酸飲料罐的生産商。
此前,3月12日,美國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已經開始生效。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顯示,這一措施将使作爲重要原材料的鋼鐵和鋁的進口成本增加約220億美元。就在幾天前,美國又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
上任以來,特朗普不斷揮出“關稅大棒”。“對等關稅”實施後,美國的貿易夥伴都将擁有量身定制的關稅,無論是否是其盟友。今年2月,特朗普簽署了《對等貿易和關稅備忘錄》,并稱:“這意味着任何國家向美國征收關稅,美國都會向他們征收。不多也不少。”此外,貿易夥伴的行業補貼、稅收政策等,都是用來評估“對等關稅”稅率的因素。
美國研究機構分析指出,“對等關稅”措施如果生效,就意味着美國的平均關稅可能會提高10到15個百分點。特朗普稱其正在通過這樣的方式,收回他認爲前任各屆政府不合理放棄的财富,以此來解決貿易赤字、财政赤字。而對于加征關稅,特朗普還明确表示了一個更大的意圖。
特朗普去年就這樣說:“關稅将帶來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保護我們擁有的企業,另一個是會出現新的企業。因爲會有數以千計的企業來到美國。”
就在幾天前,特朗普在宣布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時說:“我們将要做的是向非美國生産的汽車征收25%的關稅,如果是在美國生産,那絕對不會受關稅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屠新泉: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要把全球供應鏈網絡給拆解掉,因爲他認爲在全球體系下美國吃虧了,而加征關稅的一個直接效果就是可以提高進口商品在其國内市場的價格。特朗普認爲,這樣消費者和企業最終就會購買本國産品,其最終的目标就是爲了實現美國的所謂“重振制造業”。但是美國和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建立了非常複雜、相互依賴的全球供應鏈的關系,特朗普現在要把它切斷,無論是美國的企業還是别的國家的企業,都會受到巨大的沖擊。
遭受多國反制
美國經濟和普通民衆将爲關稅埋單
今年年初,由于擔心進口成本的增加,美國進口商出現了大量囤貨現象,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1月美國貿易逆差額環比上漲了34%,創2015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2月至3月,美國三大股指紛紛陷入“跌跌不休”态勢。
與此同時,加拿大、歐盟分别提出将對鋼鋁、電腦、運動器材以及農産品等美國商品實施反制措施。不少地區甚至還出現了抵制美國貨的現象。就在上周一(3月17日),經合組織發布的中期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受貿易壁壘增加等因素影響,美國經濟2025年和2026年的增長率将分别較此前預測的下調0.2和0.5個百分點。
聯合國副秘書長 蓋·萊德:單邊關稅措施和由此産生的反制,讓貿易面臨更多不确定性,貿易争端會增加,投資也将放緩。
加征關稅,誰将是最終的埋單者?
美國著名投資者巴菲特日前就警告稱,随着時間的推移,加征的關稅就成了消費者的商品稅。美國研究機構預測,未來12個月美國新建住宅标價将上漲約1.7萬美元至2.2萬美元。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價格短期将上漲1.7%。
美國電台主持人 斯科特·佩利:關稅沒有成爲向外國收取的稅務,這些稅收反而由美國進口商支付了。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瑪麗·洛夫利:去超市時,會發現進口商品的價格更高了。
政治工具+施壓砝碼
“關稅鬧劇”終将害人害己
加征關稅将給美國帶來的沖擊,特朗普卻似乎并不在意。他稱,關稅政策會帶來“一點幹擾”,但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王浩:美國在兩黨制的基礎上,特朗普政府更看重的是他自己所在黨派的政治利益。所以他通過加征關稅、推動制造業回流,來服務于白人藍領的利益;通過對外加征關稅,來彌補一部分國内減稅帶來的财政赤字壓力和稅收收入減少的壓力。他認爲做到這兩點,他的政策就成功了。
我們也注意到特朗普還将關稅與非法移民、芬太尼等多個議題關聯。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是企圖用關稅來施壓,作爲砝碼,來實現外交和政治目的。無論是讓制造業回流,還是服務其政治利益,曆史證明,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赢家,建立在“美國優先”基礎上的關稅措施,不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和民衆利益,更無益于解決自身的問題。
制片人丨孫岩峰 章林
主編丨趙晶
記者丨黃達 趙超逸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