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電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揚言“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之際,副總統萬斯日前踏上了這座地處北美洲東北部、戰略意義非凡的島嶼,一場沒有硝煙的交鋒拉開帷幕。
從訪問行程一波三折,到萬斯登島遭遇尴尬冷遇,再到雙方高層在背後的明暗博弈,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國際關系的敏感神經。
這場紛争背後,隐藏着怎樣的利益訴求?美國是垂涎島上豐富資源,還是看重其關鍵戰略位置?格陵蘭島在各方勢力拉扯之下,未來之路究竟通向何方?
萬斯遇冷:不受歡迎的訪客
3月28日,萬斯率領代表團登上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格陵蘭的“寒意”,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該島偏遠一隅的美軍皮圖菲克太空基地。
那裏地處偏遠,與當地民衆的生活“完全劃清界限”,萬斯一行人沿途幾乎未見普通民衆。這般冷冷清清的場景,與他們出發前的高調宣揚,形成了極爲鮮明的對比。
在基地吃午餐時,萬斯半開玩笑地說,“來之前可沒人告訴我,這裏能冷成這樣”。一語雙關,隐隐折射出美國代表團在格陵蘭島面臨的尴尬境地。
在基地發表講話時,萬斯則毫不留情地批評丹麥“未能切實關照好格陵蘭人民的福祉”,進而語氣強硬地宣稱,美國“别無選擇”,爲保障格陵蘭島的安全穩定,必須采取關鍵立場。
不僅如此,他還公然鼓動格陵蘭擺脫丹麥的管控、走向獨立,稱“我們可以提供更多保護。我認爲他們在經濟上也會表現得更好。”
分析指出,萬斯在格陵蘭島的此番表态,與特朗普“奪島”的執念高度契合,一唱一和間,将美國企圖染指格陵蘭島、擴張自身勢力範圍的“野心”昭然于世。
值得注意的是,萬斯是有史以來訪問該島的最高級别美國官員。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哥本哈根政治分析師摩根森的觀點指出,萬斯此行堪稱一場“戰術性撤退”。
一方面,美國主動跳過容易引發争議的文化交流環節和公關噱頭,使得緊張局勢得到一定緩和;但與此同時,派遣最高級别官員親臨,又象征性地對格陵蘭問題進行了一次“火力升級”。
出師不利:一波三折的行程
此次萬斯訪問格陵蘭島的行程,可謂一波三折。
由于特朗普三番五次揚言要“得到”格陵蘭島,并表示會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控制格陵蘭島,雙方關系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态。
3月23日,第二夫人辦公室宣布,副總統夫人烏莎·萬斯将攜美國代表團訪問格陵蘭島。白宮計劃讓萬斯夫人參觀當地曆史遺迹,并出席一場著名的狗拉雪橇比賽。
消息一出,時任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埃格德就表達了抗議,直言美國此訪純粹是“挑釁”,并呼籲國際社會介入。
格陵蘭民衆更是群情激奮,準備沿機場到城鎮的道路舉行集會抗議,就連狗拉雪橇比賽的組織者也站出來澄清,他們根本沒有邀請萬斯夫人。
一片抗議聲中,美國精心籌劃的訪問行程不得不“大幅縮水”。先是副總統萬斯宣布将與夫人一同前往。同時,白宮宣布更改行程安排,将行程縮減到隻訪問當地的美軍基地——皮圖菲克太空基地。
美國《新聞周刊》分析稱,此次行程的修改與格陵蘭居民的強硬态度有關。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也在公開場合表示,美國官員想必已深刻認識到,此前想象的“格陵蘭人會張開懷抱、渴望成爲美國人”,是一種“錯誤叙述”。
明暗博弈:格陵蘭島的主權較量
萬斯在訪問結束時強調,他認爲使用軍事力量永遠不會是必要的,應該“以特朗普的風格”達成協議,确保格陵蘭島與美國的安全。他還補充說,格陵蘭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
外媒認爲,這種态度上的适當軟化,似乎與特朗普此前的強硬主張有所不同,很可能是美國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然而,特朗普仍然态度堅決,他在3月26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需要格陵蘭島以保障國際安全。我們需要它。我們必須擁有它。”當被問及那裏的人民是否渴望加入美國時,特朗普表示他不知道,但“我覺得我們必須這樣做,我們必須說服他們”。
在萬斯訪問格陵蘭島的同日,特朗普再次表示,美國“需要格陵蘭來維護國際安全”。他強調,随着氣候變化,北極海路的開放導緻其他國家的興趣正在上升,“我認爲丹麥明白這一點,我認爲歐盟也明白。如果他們不明白,我們就必須向他們解釋。”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格陵蘭政府的态度始終堅定且強硬,此前他們曾多次強調,格陵蘭島将永遠屬于格陵蘭人。他們對萬斯此次不請自來的訪問極爲憤怒。
格陵蘭居民直言,“我不知道他(特朗普)想要什麽,他不受歡迎。”新上任的自治政府總理尼爾森也在社交媒體上明确表态,格陵蘭島不屬于美國和其他任何人,其未來将由本島居民自行決定。
格陵蘭島未來之路将通向何方?是美國繼續強硬施壓,試圖突破各方阻力,最終實現對格陵蘭島的控制;還是格陵蘭島在丹麥及國際社會的支持下,堅守主權,挫敗美國的圖謀?又或者雙方會在重重矛盾與博弈中,尋找到某種微妙的平衡?還要等待進一步觀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