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5粵港澳大灣區花園大賽開幕式在深圳舉行。大賽以“百年之約”爲題,由“灣區花園”“城市花園”“大師園”“迷你花園”四大主題區域組成,旨在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生态文明建設和“山海連城綠美深圳”生态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灣區都市生活圈,提升城市綜合競争力。
由深圳環境水務集團旗下的深圳市深水生态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參與了本次大師園之“第一滴雨”花園布置,并首次将固廢資源化産品應用到花園建設過程中,打造了水務固廢的“循環經濟”,成爲科技與美學“破壁者”。
深水生态“第一滴雨”主題花園現場布置有資源化産品宣傳介紹展位,由泰國設計團隊設計,以第一滴雨水流入江河,哺育自然滋養人類爲主題,同時融入了水元素和物質循環的理念。“在經曆了漫長的夏日灼熱後,第一滴雨悄然降臨,攜帶着新生的希望翩然而至。輕柔的雨絲自天際垂落,爲大地注入生機。”深水生态首席工程師孔雲華介紹說,花園設計不僅充分展現了集團環境水務業務,還充分融入了人與自然、水與城市、固廢循環等理念,獲得了造園藝術獎大師園組“金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花園中的綠化用土、地基搭建和圓環路面鋪設等,都應用了深水生态水務固廢産出的資源化産品,其中包括給水污泥等制成的種植土及通溝污泥等制成的再生砂(磚)等,這是深水生态首次将水務固廢後端資源化産品應用到低碳花園建造中。
深圳作爲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提出了到2030年要實現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目标。作爲深圳環境水務集團環境業務的主力軍和先鋒隊,深水生态經過長期對資源化的探索與實踐,瞄準市政、水務系統的固體廢物,探索開發了制種植土、制綠色建材等資源化技術。
其中,種植土精準對接市政及水務系統固廢處理需求,以給水污泥、河道淤泥、通溝污泥、廚餘果蔬固渣等爲接收原料,參照CJ/T 340-2016《綠化種植土壤》、GB/T 33891-2017《有機栽培基質》執行标準,可用于綠化帶、草地、花壇、盆栽等場景。再生砂(磚)直連水務處理與綠色建造産業鏈,以通溝污泥爲接收原料,參照GB/T 2517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6《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GB/T21144《混凝土實心磚》執行标準,可用于路基墊層,花園、草坪等地坪的鋪設,混凝土制作等。
孔雲華表示,深水生态将進一步推進河道淤泥、污水污泥等更多水務固廢的資源化開發,形成功能多樣的種植土、生物質燃料和濕地濾料等多種綠色産品,爲服務深圳“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添磚加瓦。
據悉,本次大賽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深圳福田區人民政府和深圳南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大賽期間,市民可以自行前往筆架山體育公園參觀,主題花園将持續至4月6日,爲期10天。(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