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相比北極變暖,南大洋變暖對某些地區的影響可能更大,尤其會影響到熱帶降雨模式。這些效應可能會加劇脆弱地區的極端天氣和氣候。
該論文介紹,極地地區正在經曆比全球其他地區更快的變暖,這一現象被稱爲極地放大效應,可能會影響全球氣候。雖然北極變暖已經得到廣泛的研究,而環繞南極地區的南大洋變暖速度較慢,人們對其的了解也較少。過去的研究表明,南大洋相比北冰洋的相對變暖可能會影響熱帶區域性降水模式,但其程度尚不明确。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通訊作者、韓國漢陽大學Hyo-Seok Park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幾個氣候模型和對南大洋、北冰洋未來變暖的預測,研究了直至21世紀中期的熱帶氣候模式。這項分析在中等排放場景下(SSP2-4.5)進行。他們發現,南大洋僅升溫1°C,對熱帶降水模式的影響程度就會和北冰洋升溫1.5°C的情況接近。
論文作者還研究了這種變暖對熱帶地區的潛在影響,發現南大洋變暖會同時增加巴西東北部的降雨量,并加劇撒哈拉以南非洲薩赫勒地區的幹旱風險。他們認爲,這些影響堪比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變弱的影響,甚至更爲嚴重。
論文作者總結說,這項研究強調了未來幾十年南大洋變暖,對熱帶氣候系統和水循環的強烈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