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将超薄、高反射材料與人工智能(AI)優化的納米級設計相結合,美國布朗大學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種反射能力極強的新一代超薄光帆。這種由激光輻射壓力推進的反射器,有望實現高速太空旅行。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
光帆是一種纖薄的反光闆,它利用光的壓力來推動自身前進,類似于風推動帆船的方式。與傳統推進系統相比,光帆可顯著降低将航天器送往附近恒星的旅行時間,甚至有可能将旅行時間從數千年縮短到幾十年。
團隊最新研制出的光帆的特别之處在于,其兼具大規模和納米級精度,既輕便又具有高反射性。光帆寬60毫米、長60毫米,但厚度僅200納米,還不到一根頭發絲的厚度。如果按比例縮放,這個光帆可非常大(相當于7個足球場),同時極薄(僅1毫米)。此外,光帆表面布滿數十億個納米級孔。這些孔洞有助于減輕材料的重量并提高光帆的反射率,從而顯著提升其加速潛力。
研究團隊利用神經拓撲優化技術爲光帆生成最佳結構設計,并使用了輕質且高強度的單層氮化矽。自研的基于氣體的蝕刻工藝可選擇性去除帆下的材料,隻留下所需的超薄膜。AI技術也被用于優化孔洞的形狀和位置,以提高反射率并減輕重量。
用傳統方法制造這種光帆不僅成本高昂,且需耗時15年。但此次的最新技術使制造時長縮短爲一天,且成本降低幅度巨大。這一制造工藝還可擴展到星際旅行所需的尺寸,并以經濟高效的方式完成。
團隊希望最新技術不僅能幫助探測更遙遠的天體,也有助突破納米工程的極限。此外,将物體加速到高速的能力爲在宏觀尺度上研究光—物質相互作用和相對論,以及探究物體的加速極限等問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