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部都會區引入「片區開發」模式,首個試點將於年內招標。圖為三個片區試點之一的洪水橋/廈村。
政府在北部都會區引入「片區開發」模式,首個試點將於年內招標。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市場意向調查顯示,有開發商提出平整片區產業用地後,同時承擔興建及營運園區,政府歡迎市場「做多啲」,不排除日後會朝該方向制定招標條款。因應有關注片區開發的融資安排,發展局稍後會聯同金融管理局,檢視是否需就片區開發制定便利融資的計劃。
三個片區試點分別位於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新田科技城,為期三個月的市場意向調查收到22份意向書。甯漢豪說,曾與部分企業會面,樂見不少意見落實到細節位。有開發商表明隻是想發展住宅項目,會在完成土地平整後,交還產業用地;亦有內地企業希望「做多啲」,提出承擔興建及營運產業園區,「若他們願意做多啲,我們好歡迎,若這是主流意見,不排除會朝這個方向訂定招標條款。」
樂見開發商提出興建營運片區
被問到會否擔心片區招標被質疑是為特定企業而做,甯漢豪重申,政府是公開聽取不同意見後制定標書,招標是公開公平,「如果我們要用市場力量,怎能不聽市場聲音?」她相信,會有不同背景、來自不同地區的企業參與北都發展,發揮各自優勢,「除內地企業外,很多西方國家的駐港總領事亦有與我們接觸,表示樂意參與北都發展。西方企業以往甚少參與土地競投,但他們會參與建築工程,這是他們的優勢。」
政府預期,每個片區開發成本約100億至200億元,對於有意見關注融資安排,甯漢豪表示,稍後與金管局聯繫,檢視是否需就片區開發的融資安排制定相應的計劃。
不排除直接批地發展特定產業
至於北都會否直接批地發展特定產業,甯漢豪說,暫未有直接批地,但不排除有關可能,「點解要有重點企業辦公室?因為我們想吸引重點企業落戶,若去到某個階段,我們是可以商討特別的地契,都是公平公正之下進行,因為政府到時要交代點解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