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買二手車,比專業車行更便宜的是私人交易。但打掉了中間商的差價也意味着放棄了專業的售前檢查和合規保障,消費者面臨更高的踩雷風險。多數時候,人們默認這是撿漏隐藏的代價,一旦 “攤上事兒”,隻能自認倒黴。
不過,近日BC省一起私人買賣的二手車糾紛打破了“銀貨兩訖、概不負責”的固有認知。因爲一窩死老鼠,賣家最終被仲裁庭判賠買家兩千多加币的清潔費。
據CTV News報道,2023年,通過AutoTrader.ca,居住在BC的Ewing女士以$5995元從Albert Abrahamson處購得一輛2011款福特嘉年華汽車。

根據CanLII公示的判決,Ewing指控交易時,Abrahamson聲稱車況良好,僅擋風玻璃和輪胎破損,并告訴她這輛車除了需要徹底清潔之外,沒有其他隐藏消費了。Abrahamson當庭沒有提出異議。
然而隔天,當Ewing将車送去汽車美容中心“大掃除家”時,卻遭當頭一棒。将近1小時後,負責洗車的Studer遞給她一張天價小票,$2564.8元,包含清潔、消毒、更換車頂内襯等。
之所以這樣大動幹戈,車裏竟然有三隻死老鼠!不出意外,Studer還在座椅下方、扶手箱和備胎艙發現了老鼠屎,還在車頂内襯、側邊圍闆、安全帶立柱、備胎艙等多處發現了老鼠窩的遺迹!
Studer作爲證人出席,還原了當時的場景,表示以他的專業經驗來看,老鼠窩是Ewing購買前就存在的。
于是,Ewing認爲這筆清潔費應當由Abrahamson來承擔,因爲他沒說實話。庭上,Abrahamson沒有否認他知道老鼠出沒,但他辯稱,買車時Ewing所見即所得,因此車輛出門後發生任何問題,他概不負責。
仲裁庭沒有支持Ewing關于“隐形缺陷”的指控。因爲她承認自己在付款之前就注意到了車内“有非常難聞的氣味”,加上Studer證明老鼠屎遍布車廂内,仲裁庭認爲她有機會在交接時發現問題。
至于Abrahamson提出的“買者自慎”,盡管這幾乎已經是私人二手車交易的“潛規則”,負責處理該案的Jeffrey Drozdiak還是找到了本案的例外!Jeffrey在判決書中寫道,根據《貨物銷售法》(SGA),貨物出售時默認其保證能正常使用一段時間,具體到本案,意味着這輛福特汽車“适合上路并且可以安全駕駛。”
鑒于沒有任何書面證據表明Ewing放棄這項默認的保證,Jeffrey最終裁決Abrahamson支付全部的清潔和維修費用。

誠然,Ewing的問題得到了圓滿地解決,但并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氣,而且應付官司也會牽扯巨大的精力。爲此,小編總結了一些私人交易二手車的注意事項,希望能給想撿漏的朋友提個醒,畢竟沒有專業車行提供服務和擔保,所有的檢查都要親力親爲才行。
1.哪些車輛信息需要掌握?
基本信息:出廠年份、公裏數、使用時長。
保養記錄:是否按時保養,未來幾年可能需要進行的維護項目,如更換輪胎等。
車輛曆史報告:包括留置權信息,用來判定是否合法合規。
車輛事故記錄:是否有車禍、損壞、被盜或索賠記錄,尤其注意水泡車。
2.如何避雷事故隐瞞、Total Lost?
加拿大的二手車沒有報廢這個概念,但在BC汽車保險公司(ICBC)的規章中,有一個名詞“totallost”,很接近報廢。通常發生在ICBC判定維修費顯著高過車輛售價時,車主往往會選擇拖走車輛、吊銷車牌。而這些“報廢車”有可能流入魚龍混雜的私人二手市場。
擔心購買這種報廢車或遭遇隐瞞事故的賣家,消費者可以登錄ICBC官網花$20元調取車輛記錄來驗證。
3.何時交易?
盡量避免夜間、偏僻的交易地點,最好能帶上專業機械師試駕、檢查,做好車況盡調,及時發現問題。

4.合同怎麽簽?
首先,合同一定要簽,要求賣家在合同中明确“是否有重大事故”“發動機、變速箱是否有維修記錄”“是否是報廢車”等問題。

其次,是否按照“所見即所得”(As Is)則需要視情況而定。這項條款主要用于賣家免責,如果車輛明顯低于市場價格,這條可能無法回避。但如果車輛接近市場價格,買家盡量不要接受這一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