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研究團隊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農業研究論文預計,到2040年全球牲畜抗生素使用可能比2019年增長近30%。
研究團隊認爲,這項研究發現凸顯出在畜牧業領域開展全球協調行動的必要性,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該論文介紹,抗生素的誤用和濫用與對抗菌劑耐藥性的出現有關,這是一個重大的全球健康威脅。因此,各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大量減少抗菌劑在農業食品系統中的使用。然而随着人類對動物源蛋白質的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在人口增加和收入增加導緻牲畜生物量增長的地區,尚不确定這些目标能否實現。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位于意大利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Alejandro Acost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估算了未來全球、區域和次區域水平上牲畜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他們考慮了與“一切照舊”假設(牲畜生物量和抗生素使用強度延續當前趨勢)相比,牲畜生物量和抗生素使用強度(每單位牲畜生物量使用抗生素的相對數量)在不同場景下的變化。
他們的模型表明,在一切照舊場景下,到2040年,抗生素用量将會增加至每年超過14.3萬美噸(1美噸約907.2公斤),與2019年基線相比增加29.5%。但使用替代場景的預測表明,适度降低抗生素使用強度(減少30%),結合提高生産力來降低總的牲畜生物量,能抵消抗生素用量的增加。最大下降場景是減少50%的抗生素使用,結合牲畜生物量降低(通過生産力提高實現),将會使整個行業抗菌劑用量減少57%,預計到2040年降至每年約6.2萬美噸。
論文作者認爲,這項研究表明不同地區預測抗生素使用量的巨大差異,強調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統一管理牲畜的生物量,降低抗生素使用強度。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預測仍将是用量最大的地區,至2040年将占全球使用量的65%,然後是南美地區的約19%。值得注意的是,抗菌劑使用量增長最多的地區,也将爲滿足全球對動物源食品不斷增長的需求(由人口增長和收入增加所推動)發揮關鍵作用。
論文作者總結指出,他們研究預測的準确性受限于國家層面報告的空白、缺乏特定物種數據以及抗生素類别特定數據的缺失。因此,後續研究需要改進數據收集和标準化報告以改善評估,實現對抗生素使用目标的監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