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國際新聞 華裔教授遭FBI突襲住所 「中國行動計劃」死灰復燃
公益廣告

華裔教授遭FBI突襲住所 「中國行動計劃」死灰復燃

圖:學生及教職員工3月19日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示威,抗議特朗普打壓學術界。\美聯社

  編者按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將教育和科研領域政治化,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有死灰復燃之勢,華裔科學家正在加速回流中國。另一方面,特朗普下令削減聯邦科研經費,迫使研究機構和大學削支裁員,很多美國科研人員和在美求學的留學生也不得不考慮另謀出路,開始「學術流亡」。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日前突擊搜查印第安納大學知名華裔教授王曉峰的住所,印第安納大學同日將王曉峰開除,但FBI和校方均未給出正當理由,令外界擔憂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而死灰復燃。美國大學教授協會表示,印第安納大學不由分說解僱一位終身教授的做法違反規定。美國其他高校的學者亦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擔憂。有報道指出,美國政府無理打壓華裔學者,近期回流中國的學者顯著增加。

  當地時間3月28日,FBI突擊搜查王曉峰及其妻子馬念麗位於布盧明頓和卡梅爾的兩處住所,並搬走多箱「證物」。FBI發言人稱,FBI執行了「法院授權的執法行動」,但並未透露更多信息,也沒有說明為何要搜查王曉峰夫婦的住所。美國媒體Wired表示,聯邦法院案卷中並未找到任何與王曉峰夫婦或此次搜查行動有關的文件,FBI也拒絕回答王曉峰夫婦是否被拘捕,二人目前情況不明。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在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的分會披露,該校在FBI搜查當天將王曉峰開除。校方還從官網刪除了王曉峰夫婦的個人資料。網頁存檔顯示,王曉峰自2004年起在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任職,遭解僱前是盧迪信息、計算與工程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系統安全和數據隱私,特別是有關移動通信、雲計算和人類基因組的安全問題。在該校任職期間,他主導的研究項目獲得近2300萬美元資金。馬念麗則是該校圖書館首席系統分析師兼程序員。

  校方發解僱信被批違規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緻函印第安納大學,要求其撤回對王曉峰的解僱決定。該組織指出,王曉峰是終身教授,根據校方規定,要解僱他必須提前至少10天通知,並召開聽證會。該組織分會主席、印第安納大學法學教授譚福德透露,王曉峰本月早些時候曾與他聯絡,當時校方進行了最初被認為是「例行性」的調查,主要針對王曉峰的一項撥款申請和他的簡歷。調查期間,王曉峰無法進入辦公室或使用電腦。3月28日,王曉峰通過電郵告訴譚福德,他遭到解僱,但解僱信並未說明原因。

  這宗蹊蹺的案件令不安情緒在美國學術界蔓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研密碼學的教授馬修.格林在社交平台Mastodon上表示:「這件事怎麼看都不正常……我聽說他(王曉峰)失聯兩周了,他的學生也聯繫不上他。」喬治城大學教授馬特.布雷茲說:「很難想像校方為什麼要徹底清除網站信息,彷彿他(王曉峰)從未在那裏工作過一樣。另外,雖然有開除終身教授的程序,但所需時間肯定不止一個下午。」

  華裔科學家加速回流

  王曉峰夫婦遭受無妄之災,輿論擔心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發起的「中國行動計劃」恐死灰復燃。該計劃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污衊華裔科研人員和與中國有交流合作的美國科學家為「間諜」,超過150人遭到起訴,其中近九成是華裔或華人。儘管大部分指控不成立,但無辜捲入案件者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該計劃造成的寒蟬效應至今仍籠罩着美國學術界。中國外交部此前指出,所謂「中國行動計劃」的實質,不過是美國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遏制打壓的拙劣工具。

  「中國行動計劃」於2022年2月被叫停,但美國政府針對華裔學者及中國留學生的無端滋擾並未停止,並且隨着特朗普重返白宮有變本加厲之勢,越來越多的華裔科學家選擇回流。2024年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發起「中國行動計劃」之後,從美國出走的華裔科學家激增75%,其中三分之二回到中國。(綜合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日本大隅半島東部海域發生6.0級地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